傳說,最早學木工技藝的是一個名叫旃勒的蒙古族小伙子。他勤奮好學,聰明伶俐。他決心要拜木匠祖師魯班為師,踏遍了崇山峻嶺,走遍了城鄉村鎮,終于有一天他真的遇到了魯班。祖師爺見這個蒙古族后生拜師虔誠,學藝非常認真,十分喜愛,就把自己的絕技傳授給了他。當旃勒提前滿師時,魯班非常賞識他,特地送給他一本《木經》。師祖說:“勤學頭腦明,苦練技術精。我一生的高招絕技都寫在這本書上了,望你回去后,把書上的技藝傳給你們的家族兄弟,讓他們也象你一樣成為一個高明的木匠?!膘估樟⒓词峙酢赌窘洝穼殨?,向魯班師祖叩首謝恩。
旃勒回到云南家鄉,始終沒有忘記祖師爺的教導,將自己的名字改成旃“班”,并廣收門徒。這樣代代相傳,云南蒙古族人民也就普遍的掌握了木工技藝,同時也學會了泥工、石工、竹工等技術。
因為魯班祖賜《木經》和旃班每年收徒之日都是農歷四月初二,所以旃班將這一逃訕為魯班節。每年此日旃班都要親自講授《木經》,并召來師的徒弟進行鋸、刨、砍、鉆、劃線、雕花等技術大賽。他還選用最好的檀木親手雕塑了一尊魯班祖師爺神像,讓徒子徒孫們奉拜,永遠牢記魯班的教誨和恩典。
魯班節,是云南省通??h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學會了建筑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
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里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臺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蒙古族的節慶日是比較多的。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都是他們歡慶的佳節。由于和其它兄弟民族交錯雜的緣故,其他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也在蒙古族產生了深刻影響。六月二十四日,是云南許多少數民族歡慶的盛大的火把節,而云南蒙古族現在也喜歡這個節日。他們在這天要到田里祭祀“地母”,求其保佑五谷豐登;兒童們要栓五色線,用以避除災病;年輕人則在夜間高擎火把,嘻戲歌舞。
云南的蒙古族最喜歡的舞蹈叫 “跳樂”跳的時候,先由男 青年作為先導,他懷抱四弦琴,邊奏邊舞;然后男女青年分為兩行,或者是擺成賀圓形,或者是互相穿插,隊形多變,又歌又舞,歌舞雄渾剛健,活潑觀,音樂節拍和舞蹈動作配合默 契,頗具民族風味。云南的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他們的很多人會唱與蒙古相 近的古典散曲。這種散曲的歌詞是即興之作。散曲的唱法,一般是由一個善歌者率先領唱;然后男女用對歌形式唱答,形式活潑,內容多是表達咒罵過去,向往未未來的思想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