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六庫市往北十公里,高黎貢山東麓、碧羅雪山西側的怒江兩岸的山坡上,長滿了挺拔的青松、蔥郁的翠柏,遍山開滿杜鵑花,鮮紅的攀枝花映在江里。瓦碧公路兩旁田野邊上的野芭蕉林,一年四季一派翠綠,珍貴的飛禽走獸常年在這里繁衍生息。
新建的躍進鐵索橋,彩虹似地橫跨在江面上,這里便是出入怒江峽谷的要口。怒江從彩云般的天口奔騰而下,展現在淺紅色的江床上,濤濤的江水世代撫育著兩岸的人民。
在躍進鐵索橋北面怒江西側的臨江處,有道花崗巖臺肩,臺上有兩個寬敞的溫泉池,北邊的叫媽布溫泉,南邊的叫登埂溫泉。在溫泉的周圍,怒江州的傈僳族群眾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塘節。
“踩門”與“破門” 居住在內地的傈僳群眾都有踩門與破門的風俗。
傈僳族人民素有互助的精神,像蓋房子之類的事情,主人從來不需要挨家挨戶去請人,只要說一聲,到時候村子里的人就會都來幫忙。而且這種幫助是不需要支付工錢的,并且人人盡心盡力,主人只要每天管一頓晌午飯和晚飯就可以了。晚飯一般要有酒,晌午飯時酒可有可無,就是有酒大家也不會大喝的。
僳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獲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桿者下來后,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桿結束后,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伙子的煙包,并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于漢族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