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節,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追溯此地辦會淵源,據說,一是鎣西鄉醫藥事業發達,醫務人才輩出。過去像這樣一個鄉鎮即藥室、咀片店二十四家之多,各家的膏、丹、丸、散依古炮制,互相媲美,各有特色。入冬,熬阿膠、龜膠藥店爐火熊熊。夏天,銀花露等清涼飲料,藥店爭相懸牌供應。每個藥店兼有馳名的“坐堂醫生”,至今尚為民間稱道的“趙藥王”、“周二先生”、“李撲鼾”,外科的潘伯誠和楊靄廷等,都有其驗方和家學流傳,醫學研究也頗為發達。人們推崇興辦藥王會,是有行業原因的。二是鎣西鎮地處什、彭交通要沖,為山口林木、土雜、葉煙和米糧集散地,商業
異常繁榮,是一個大口岸區。三是鎣西為一大鎮。據解放初統計,富室及中產之家該鎮即擁有四百戶以上,也是每年籌備盛會的一大資助力量。經訪當時之樂辦會事的人說,頭年會了,即又籌備第二年會務,捐款及諸事安排,人多全力以赴,以辦好為光榮。所以廟會規模十分完備。民國三十一年鎣西的藥王會有四個劇團同時開臺演出,省內名角薈萃一堂。該鎮結構宏敞的十大廟(會館),均有戲臺看場,故能容納眾多的人群,這也是一客觀因素。
傳說藥王是壯醫藥神。他發現藥草,為人治病,還向眾人傳授種藥、采藥、治病的知識。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立有藥王廟,每年五月端午節祭祀藥王并進行采藥防病活動。藥王,本地一般指神農氏,傳說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也有尊名醫扁鵲為藥王的,醫家又把名醫孫思邈尊為藥,各有傳說。什邡鎣西鎮下火神廟有神農氏像,上裸,下衣樹葉,手持靈芝百草。辦藥王會時,則另用紅袍木偶供出駕用。祀已工代賑左邊,配有寢宮及夫人神相,宛如生人。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午旗幡對對,鑼鼓喧天,以彩橋抬藥王神像,游行過市。至期,川西內屬各縣及省城金玉、百貨、匹頭等八大行幫,齊來趕會。鎣西為什邡盛產葉煙之鄉,土產成交更是繁忙
藥王廟會是民間的藥王節,舊時的藥王節是中國神仙文化與中醫文化在民間雜合的產物。錦州地區把伏羲、神農、軒轅作為主神,兩旁排列扁鵲、孫思邈、王叔和等神醫牌位的三皇廟作米藥王廟者為多。
廟會期間有很多古代巫術遺存的封建迷信活動。諸如用紙扎下個替代病人的紙人,拿到藥王廟會上去燒掉,謂之“燒替身”;讓許過愿的小孩到廟上跳過一條板凳,然后逃出廟去象征逃脫了小鬼的追索,謂之“跳墻”;把成串的咸菜疙瘩掛在一個象征病人的十不全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