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的具體含義 芒種的含義簡介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如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將要收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
芒種對農耕的意義
這是一個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意義的節氣,它指導著農事耕種。芒種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這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無論從播種和移栽來講,都是很適宜的。農事耕種以“芒種”這一時節為界,芒種過后,作物播種后的存活率就很低了。所以到了“芒種”,在農業生產上,必須抓緊時間,搶種大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如果再推遲,由于芒種節氣氣溫顯著升高會,使得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然而生長階段卻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最終到了秋天收割的時候,產量必然不高。
芒種的民間風俗
1、送花神:農歷二月初二日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
2、安苗:芒種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打泥巴仗∶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顒咏Y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4、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養生
芒種天氣炎熱,雨水漸增,空氣中彌漫著濕熱的感覺,有如水洗汗蒸,使人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這是源于暑濕當令,暑為熱邪,易于耗散人體氣津,造成氣虛和津液不足,所以人們更容易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同時,空氣濕度增加,濕邪侵犯人體,導致陽氣運行受阻,使人感到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調整作息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芒種時節晝長夜短,陽氣旺盛,人體要順應陰陽盛衰的變化規律,應晚睡早起,白天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以養陽氣,利于氣血運行。芒種過后人容易打盹,中午小睡可以緩解疲勞,振奮精神。
飲食上可以多吃些清暑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赤豆、白扁豆、冬瓜皮、西瓜等,防止暑濕之邪傷害人體。
進入夏季后,人體生理調節能力不能很快適應氣侯的變化,容易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頭昏脹、身乏力、肉酸痛、四肢重、倦怠嗜陲、胸悶氣短,甚至低熱不退,伴有口淡無味、食欲不佳等不適癥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苦夏”。
“苦夏”者多是體質虛弱、脾胃欠佳的人,平時應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高溫天氣的適應力;多食用一些苦味食品,既可以降泄心火、消暑利濕,又能夠抑制燥濕,健脾利胃,增強腸胃功能;根據“苦夏”的不同表現,可采用消暑益陰、健脾利濕、調和胃腸等中藥,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