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是什么季節的節氣 驚蟄是春天嗎
驚蟄是春季節氣。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于每年公歷3月5日或6日交節。
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边@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征。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吨芏Y》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白ⅲ骸绑@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笨梢姴坏傧x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自然節律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驚蟄時節,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該種的農作物都可以開始種了。驚蟄后氣溫回升較快,長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除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至6℃,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耕種的好時節,我國各地隨著氣溫回升,由南向北漸次進入春耕時節。
春季節氣有哪些?
立春:斗指東北(寅位);太陽位于黃經315度,公歷2月3-5日交節。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雨水太陽位于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
驚蟄太陽位于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驚蟄不離九九三”。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春分太陽位于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清明太陽位于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谷雨太陽位于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俗話說:“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谷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