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的拼音怎么讀
芒種的拼音是:máng zhòng。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第三個節氣,每年06月05日-06月07日時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節。它與驚蟄、清明、小滿一樣,都是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
古籍《通緯·孝經援神契》有云:“小滿后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說明自古以來,便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也有“忙種”的解釋。其中“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而“種”字,則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
芒種三候:
芒種三候:一侯螳螂生,二侯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產卵,到芒種時節,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的含義及氣候特點:
1、麥粒接近飽滿
“芒種”的意思是麥粒上長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麥粒接近飽滿,有待成熟,預示豐收。農業專家提示說,芒種時節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各地群眾要抓緊時間進行搶收搶播和田間管理,勤施肥,確保糧食生產好收成。
2、農事繁忙的節氣
芒種節氣是很忙的節氣。陜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谷”。四川、陜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
3、氣溫攀升,進入梅雨時期
“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芒種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很接地氣的含義吧,可這個節氣,從氣象的角度來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干旱等。我們長江中下游呢?即將進入讓人頭疼的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真心是段難熬的時光。
芒種有什么講究?
1、送花神
在古代,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煮梅
有傳說稱煮梅的習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具有多種營養保健功能,但青梅鮮果酸澀,需加工食用,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過于“三國”里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4、開犁節
浙江一些地區有“開犁節”,在芒種當天舉辦。當地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