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長夏長,秋收冬儲。 《黃帝內經》給出了四時養生的原則。只有順應自然物候的更替和變化,才能真正保持合理健康、延年益壽。
春天
春三月,謂之發辰。天地生,萬物盛,夜臥早起,廣行院中,送緩形,使志能生,生而不殺,予而不奪,賞而不罰,這是春氣的反應,可以養生。濤:如果搞反了,就會損傷肝臟。夏季有寒變,侍奉長輩的人就少了。
春季養生小貼士: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因此,從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順應春季陽氣上升,推陳出新,注意保護陽氣。
心理調節:春天屬木,對應肝。肝主發散,遇之則怒,憎郁則喜調節。因此,春天宜心胸開闊,樂觀開朗,忌生氣,忌憂郁。
鍛煉原理:寒冷的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減慢,精藏多于氣化,各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立春后,氣溫升高,陽氣上升。應加強鍛煉,恢復身體活力。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鍛煉的方法,任何形式,根據自己的喜好?;顒拥攸c盡量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使春氣有序上升,達到“春夏養陽”的要求。
飲食原則:春季陽氣生發,飲食宜少酸多甜,最好多吃甜食。酸入肝經。吃酸過多,容易引起肝火過旺,損傷脾胃。宜吃辛溫或辛甘的食物,可扶養陽氣,適應春季陽氣上升的特點。
夏天
夏三月,此謂返修。天地之氣相交,萬物綻放,夜臥早起,貪得無厭的陽光,讓野心不生氣,讓你的容顏美麗,讓你的氣發泄。如果你的愛在外面,這種對夏氣的回應就是成長之道;如果你反對它,你就會悲傷。到了秋天,就會患瘧疾、瘧疾。很少有人會接受。冬天黃帝內經養生,你會得重病。
夏季養生要領:夏季是天地之氣交匯最旺盛、草木生長最茂盛的季節。夏季養生應順應陽氣外盛的特點,注重陽氣的保養。
心理調節:夏季,大自然濕熱,人體的陽氣比較旺盛。因此,應保持心情平和、心胸寬廣、神清氣爽。生氣容易導致陽氣過于旺盛,氣血泛濫。不可懶、勞、怒、郁,以免妨礙氣機運行。
運動原則:夏季運動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進行,避免烈日曝曬,加強防護。夏季炎熱,人出汗較多,不宜做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導致大汗、出汗過多,不僅傷陰,而且損傷陽氣。
飲食原則:夏季炎熱,心火易上溢。宜選擇綠豆、西瓜、苦瓜、冬瓜、豆腐、薏米等,能清熱解暑、清心瀉火??梢远喑砸恍┛辔妒澄飦砬鍩峤馐?。
秋天
秋三月,此謂榮平。天氣緊迫,地氣明亮,早臥早起,雞兒都興奮,使心神平靜,以減緩秋刑,以收斂靈氣,使秋氣平,則志志清,而肺氣清。這是對秋氣的反應。 ,滋養和收獲的方式;如果不遵循,就會損傷肺部,冬天會引起腹瀉,所以很少有人保存。
秋季養生要領:秋季,氣候由熱轉涼,萬物成熟收獲,陽氣漸減,陰氣漸盛。這是由陽盛向陰盛轉變的關鍵時期。人體陰陽代謝也進入陽衰陰盛的過渡期。 。因此,秋季的養生、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鍛煉等都體現了“收”字。
心理調節:秋天屬金,秋氣有寒氣。秋天對應肺,肺里充滿了悲傷、悲傷的情緒黃帝內經養生,所以秋天比其他時候更容易出現悲傷、悲傷的情緒。這種不良情緒最容易損傷肺部,尤其是肺氣,進而影響人體的正氣。為了緩解秋季的寒氣,防止悲傷、悲傷的情況發生,在心理調節方面,首先要培養樂觀的心態,保持平靜的心態,避免秋季的寒氣,適應秋季的平靜氛圍。同時,意志不宜過度活躍,應逐漸收斂,以順應秋季的滋養之道,保護身體的正氣。
鍛煉原則:秋季,天空晴朗,氣候宜人,正是開展各種體育運動的好時節。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保持秋收的能量,為冬天的到來做好準備。
飲食原則:秋季燥盛,易損傷津液,首攻肺部。因此,飲食宜滋補潤燥。避免辛辣食物。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木耳、冰糖、枇杷、菠蘿、梨等,是補肺、養胃、生津之品。
冬天
冬三月,謂之閉藏。地滿水冰,勿擾陽氣,早臥晚起,務必待日出,使志氣如隱,若有私心,若已得,則去寒溫中,不漏肌膚,使氣急取。這種對冬氣的反應,就是滋補身體的方法;逆則傷腎,春則陽痿,很少人能存活。
冬季養生小貼士: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陽氣藏匿,陰氣盛盛。因此,冬季養生要注意護陽氣,重在“隱”字。
心理調節:應保持精神安靜,控制情緒活動,保證冬季陽氣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這樣,就能做到“陽氣不擾”,補充元氣,有利于來年春天陽氣的出現,也有利于預防春溫病。
鍛煉原則:冬天雖然寒冷,但仍要堅持鍛煉。避免在大風、嚴寒、大雪、霧霾天氣下鍛煉。運動前做好準備工作。注意運動前后衣物的適當增減。不要穿濕衣服,以防感冒。
飲食原則:冬季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不冷不冷,也不熱不干。最適合吃滋陰潛陽、熱量高的食物。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期。此時,脾胃功能旺盛,是積累營養的最佳時機,也正是所謂的冬儲。
中國中醫藥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