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過一句很勵志的話:如果你想建造一艘大船中藥養生,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收集大大小小的木材,而是先激起你心中的航行夢想。我認為這句話很棒。物質準備和具體操作可以先放在一邊,內在的觀念一定要樹立好。電影《盜夢空間》將夢想植入人的內心,可以控制人的行動。中醫藥保健市場也是如此。
或者有人會說,中醫已經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了數千年。不是根深蒂固嗎?還需要培育市場嗎?
在幾千年的中藥市場中,養生文化一直都在,但并沒有深入到民間。首先是貧困。自古以來,大家都沒有吃飽飯,那么怎樣才能保持健康呢?吃飽飯是人們的終極理想。誰會在饑餓的時候吃中藥來保健呢?只有少數有錢人具備這些條件。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才解決了吃飯的問題,有了養生的想法。這是擴大中醫藥保健市場的前提。
養生中藥市場需要引導。說來可笑,社會上的健康知識和觀念,最初都是江湖騙子灌輸給人們的。為了推銷自己的某些保健品(大多是假貨),他們到處講學,引起了吃飽了、想長壽的老人的極大關注。他們向老年人灌輸似是而非的、半對半錯的營養健康觀念。同時,他還騙取了老人大量錢財。
通過這次尷尬的啟蒙,中醫養生的概念在一些人的頭腦中存在了。這是我們藥店開拓中藥市場的現實和基礎。中醫藥保健的理念存在于一些人的頭腦中,這有利于我們中醫藥市場的發展。但他們頭腦中的那些錯誤觀念,如:“中醫治本”、“中藥無副作用”、“西藥有害”等,需要藥店宣傳人員予以消除。澄清一下,就要還原中醫養生的本來面目。
中醫認為,治病不如養生。治病是科學,養生是文化?,F代人都知道,生病了就去醫院吃藥。那種去找醫生開藥方、服用中藥的人只是例外。在這種情況下,用中醫的劣勢對抗西醫的優勢,勝算不大,除非國家給予大力支持。因此,更好地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作用,弘揚中醫藥養生功能,效果應該更好。變得更好。
藥學界要重視弘揚中醫藥文化和養生保健,共同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宣傳可以是廣告、公益宣傳、知識講座等形式,可以采取任何形式。七年病,三年艾治。這是關于要有耐心。中藥保健品市場也是如此。一是向群眾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做好幾年,讓養生保健知識深入人心。別著急。當你去貨架上銷售產品時,你首先要留住消費者的心,自然,消費者的錢也會留住。
說到消費群體,中老年人應該還是主要的。不少藥店強調要針對年輕人,開發他們喜歡、討好他們的中藥保健品。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有點激進。在這些藥店的心目中,老年人市場似乎已經被“占領”,他們想要開拓新的市場。
但筆者認為,老年保健市場還遠沒有被深入挖掘,需要開發更細化的產品。據分析,未來全國老年人口約2.5億人。這是一個廣闊且相對成熟的市場。相比之下,青年市場仍是一片荒地。開發難度太大,短期內效果不會好轉。大部分藥店應以鞏固老年群體為重點,重點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首先,讓中老年人健康保健業務普及中藥養生,然后逐步拓展領域,讓年輕人參與其中。這個策略叫做先易后難。
本文由中藥店原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