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食補養生,南方寒冷越來越冷,北方白雪皚皚。 這是進補的好季節,是養生的重點。 有句話說:立冬進補,來年能打虎。
“黑”腎氣
立冬之時,秋糧入庫,天地之氣也由盛轉潛。 腎為先天之本,內發命門之火,“主藏藏”,有藏藏精氣之功,對應冬氣。 因此,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應順應自然之氣潛能之勢,注意滋補腎氣,助陽氣固本。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飲食是健康之本,“藥不如食”。 食療比較平和。 如果能根據具體情況善用食物,就不會失去藥物的療效。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人體五臟六腑,包括肝、心、脾、肺、腎,分別與木、火、土、金五行相配。和水,并用藍、紅、黃、白、黑五種顏色表示。 “腎主冬”,所以冬季養生講究補腎,“黑入腎”,所以吃“黑”就是補。
如黑米滋陰補腎,健脾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補肝腎,明目烏發,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并具有補髓、黑木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作用。 這些黑色食材是秋冬之交補腎補虛的佳品。
海帶、紫菜等顏色也較深的食物營養價值也很豐富,但性寒。 它們主要有清熱、解暑、祛濕的功效。 食用。
1、五色豆:滋養五臟六腑
立冬之后,各種養生食材琳瑯滿目。 很多人一開始不知道吃什么。 這時,請記住“魚肉不如吃豆”這句話。
這是因為豆類幾乎不含膽固醇,但含有豐富的磷脂和豆甾醇,有助于降低血清膽固醇。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紅豆(入心):清心養神,健脾益腎,含膳食纖維,可潤腸通便,降血壓。
綠豆(入肝):清熱解毒,降低膽固醇。
黃豆(入脾):富含促進消化、健脾胃的皂甙,長期食用可延緩衰老。
白扁豆(入肺):有多種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
黑豆(入腎):含有異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食補養生,能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安神明目。
實踐:
1. 將五種顏色的豆子(綠豆、紅豆、黃豆、白扁豆、黑豆)按等比例盛入碗中;
2、用水浸泡半天后煮成湯(用兩碗水燉)或水豆等量煮米飯或粥,依個人喜好。
2、白蘿卜+香菇:抗癌、降三高、預防感冒
白蘿卜含有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異物和壞死細胞的功能,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起到抗癌作用。
此外,白蘿卜還有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機硫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感冒引起的炎癥和咳嗽非常有效。
香菇還有抗癌、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兩者同燉,抗癌、降三高、預防感冒的功效加倍。
3、姜棗山藥湯:調理脾胃,補氣血
生姜不僅是我們日常使用的調味品,還是一味良藥。
中醫說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生姜可以健脾胃,使氣血生化充足,人體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
中醫認為,生姜性味辛、微溫。 入脾、胃、肺經。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紅棗對身體有很多好處,所以民間有“一日三棗,終身不老”的說法。
大棗最大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 中醫認為,大棗可以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病后身體虛弱、貧血患者和冬季手腳冰涼的婦女可以用大棗調理身體。
冬天常吃紅棗,可以滋補脾氣,進而補氣血。 保護和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這樣,身體的底子就提高了,氣血自然就得到了補充。
嗚嗚喝
原料: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核桃仁10克,去核紅棗10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所有材料放入攪拌機中,加入適量水調成濃稠糊狀,然后將濃稠糊狀物倒入鍋中,用中火,邊煮邊攪拌至沸騰,加入適量冰糖,煮3分鐘。
功效:補腎養血,烏發美容。 適用于腎氣不足、頭發干燥易斷、易脫落或生發過早的人。
首烏紅棗桂圓粥
原料:何首烏30克,紅棗5枚,桂圓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上述材料全部洗凈后,紅棗去核備用; 鍋內加清水適量,放入何首烏,中火煮1小時,濾出湯汁,去藥渣。 將首烏藥汁倒回鍋內,加入其余材料,加水適量,大火燒開,轉小火煮約45分鐘,根據需要攪拌,最后加入冰糖煮5分鐘。 功效:滋補肝腎,補氣血,烏須發,養顏。 適用于肝腎不足、氣血不足者。
板栗湯
原料:板栗200克,山藥50克,紅棗5顆,枸杞15克,生姜3片。
制法:將栗子去皮去皮,將紅棗、枸杞洗凈與其他材料一起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