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是夏至日嗎 仲夏日是哪一天
夏至不是仲夏,仲夏日在每年農歷五月,也就是公歷的六月,是一段時間。
夏至那一天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總在公歷6月21日或者22日!一年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五月。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蒲月(舊俗于端午懸菖蒲于門,并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 夏至,即每年日最長夜最短的日子是陽歷6月21日,但是,英國慶祝仲夏夜(Midsummer’s Eve)都是在6月22日晚上。6月23日就是仲夏日(Midsummer’s Day)。根據英國的傳說,人們會在這個晚上有奇異的經歷,可能進入魔幻世界??赡芫褪且驗檫@個原因,所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就寫作了名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里面就有這樣的一句: Why, this is very midsummer madness.
仲夏是什么意思
仲夏,是指夏季的中間月份,即午月,也就是夏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五月。午位,中夏之位,斗指正南,后天八卦離卦,萬物至此皆盛。夏季巳午未,巳月為孟夏,午月為仲夏,未月為季夏。古語中有:孟、仲、季,代指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夺屆罚骸爸伲幸?,言位在中也。
仲夏,又稱皋月(見一月“陬月”。皋,同高。謂五月陰生,欲自下而上,故稱皋月)、蒲月(舊俗于端午懸菖蒲于門,并用以浸酒,謂可辟邪,故稱蒲月,又稱蒲節)、榴月(因五月榴花盛開而來。韓愈《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惡月(古代迷信對五月之稱?!短接[》二二東漢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午月(見一月“寅月”)、建午(見一月“建寅”)、仲夏(見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讀如仲。再見一月“首春”)、蒲節(見 “蒲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訓》:“陰生于午,故五月為小刑?!蔽纾ㄎ?、鳴蜩(《詩·七月》有“五月鳴蜩”之語)、蕤賓(見一月“太簇”)等。
如果一年時間均勻分成4個階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的前和后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個均勻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這三個段按時間先后的名稱,所以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稱呼。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仲夏念一日,偶登署中樓,推窗北眺,于平日滄茫浩渺間儼然見一雄城在焉。”
如果按公歷,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為夏至那一天太陽最直射我們頭頂,夏至總在公歷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歷6月為仲夏。但是在地球北半球,最熱的月份是7月,并非仲夏,這可以這樣理解,用火加熱水,并非火最大的時候,水最熱,因為可以有這種情況:火雖然在減小,但是水的溫度仍然在上升。
夏至是什么意思
古人認為夏至節氣是一年中,陰氣開始的時候。因此就有了夏至三候中的“鹿角解”,就是鹿角脫落的意思。人們認為麋和鹿是陰陽的代表,鹿角朝前屬陽,夏至陰氣生成,因此鹿角脫落,而麋的角則會在冬至時脫落。夏至日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夏至過后,太陽就開始走“回頭路”白晝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這就是盛極而衰了。
夏至時,北斗指向乙。太陽黃經為90°。太陽在黃經90°“夏至點”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陽最高。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夏至節氣的特點
1、梅雨季節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
2、對流天氣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3、高溫桑拿
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在夏至后。
4、暴雨天氣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