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立蛋的民間故事
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有說,其實立蛋與春分并不相干。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到來。
春分為什么要立雞蛋?
據說,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于豎蛋成功。
春暖大地,萬物生長,“立蛋”除有立住雞蛋的本意,亦有“馬上”、“添丁”之意,意味著人們祈禱人丁興旺,代代傳承之意。
立蛋原理:
蛋殼上有許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個突起可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就可以實現“豎蛋”了。
有說法認為,立春豎蛋是因為這一天地軸與黃道面構成了某種平衡。但這其實是偽科學,因為太陽對雞蛋的引力相對于地球對雞蛋的引力實在是太小了。
立蛋技巧:
要點一:挑雞蛋
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容易保持平衡。
要點二:尋找支持面
找到合適的支持面,做一個小實驗,在桌面上涂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涂有印泥的桌面,就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站立起來。
要點三:手要穩
由于生雞蛋里的蛋黃位置也會影響雞蛋的站立情況,所以立雞蛋的手要盡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淀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能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除了春分,還有什么時候有立蛋的習俗?
端午節:
事實上,若以科學原理印證可知:因端午節當天太陽照射在北半球,正午時分太陽引力與地球引力互相拉扯,使得立在地上的蛋很容易就能達到平衡站起來,所以立蛋便成為端午節孩童最佳的嬉戲項目之一。
秋分節氣:
據天文專家介紹,秋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亦有觀點認為立雞蛋與秋分無關,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同時,我國民間一些地方還會在秋分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游戲或比賽。
秋分立雞蛋的原理有二。其一是秋分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同時地球的磁場也相對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其二是因為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間,不冷不熱,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也易于豎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