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花鼓燈藝術在全國流傳較廣,范圍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蘇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鳳臺、懷遠、潁上等地最為活躍。單就花鼓燈起源而言,僅沿淮地區就有“夏代說”、“遠古說”、“宋代說”、“元代說”、“明代說”之分,前兩者以神話傳說為主,后三者則有零星史料或“唱詞”等予以佐證,誰是誰非值得一辨。本文試圖從鳳臺等地花鼓燈的歷史承接中探源沿淮花鼓燈。
關鍵詞:花鼓燈,歷史承接,起源說
花鼓燈藝術在全國流傳較廣,范圍涉及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江蘇等省,以淮河岸畔安徽鳳臺、懷遠、潁上等地最為活躍。單就花鼓燈起源而言,僅沿淮地區就有“夏代說”①、“遠古說”②、“宋代說”③、“元代說”④、“明代說”⑤之分,前兩者以神話傳說為主,后三者則有零星史料或“唱詞”等予以佐證,誰是誰非值得一辨。本文試圖從鳳臺等地花鼓燈的歷史承接中探源沿淮花鼓燈。
一、以鳳臺為主考察沿淮花鼓燈的形成環境
1、鳳臺舞樂遺風有助于形成花鼓燈。鳳臺古屬東夷,有“州來”、“下蔡”之謂,善舞樂及有關鑒賞家人才輩出。東夷善樂,所創《昧》舞曾被西周納樂于太廟(《禮記·明堂位》)。春秋時代,吳國占領州來國后,把州來封給季札。季札有賢才,深知樂理之道,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及《史記》記載,季札在魯國觀樂評點過《風》、《雅》、《頌》。伴隨春秋時期周王朝的樂官集體星夜逃散,這反而成全了蔡楚舞樂?!墩撜Z·微子》載有周王朝樂官當時之流向,“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辈虈w都州來,改“州來”為“下蔡”,伴隨樂官的流入,蔡地的舞樂之風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