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關門節和開門節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是傣歷新年。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兩旺。
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后互相潑水,除疾消災。后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無惡不作,搶走7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頭發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于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時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年邁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后傳入中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叫“出洼”,意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洼時擺在佛座后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后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游各村寨,十分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進洼”,意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后,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進洼活動經歷代沿襲發展,形成了固定的幾項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擊鼓為號,宣布佛進奘房。教徒此時須立即起來,或在床坐一下,當老人把谷花、香、燭、錢紙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后座之后兩小時,奘房再次擊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覺,老人則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眾教徒進洼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飯菜供佛,然后清和尚念平安經,講歷史故事,聽了受到感動,便當場捐功德。進洼活動的三個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進奘房拜佛一次,頭天晚上他們即睡在寺內特設的房屋里,由年輕人送飯去給老人吃。這些活動相沿成俗,以后每到關門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賧佛(即齋僧獻佛)活動,以食物、鮮花、蠟條、貨幣等向佛奉獻。在這三個月內,每七天還要“小賧”一次。
關門節開始后,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臺,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后,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天?;顒?。
巡田壩節:云南省綠春縣騎馬壩一帶的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獨特的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十三日清晨,當朝陽映照在傣家水鄉時,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上節日的盛裝,匯集到寨子中心的大青樹下,鑼聲震天響,歌手捧著噴香的米酒,亮開嗓子唱起迎春曲、四季歌;群眾踩著鼓點跳起傳統的對扭舞,整個壩子一片歡樂。直到太陽升到高空,歌舞會才接近尾聲。這時,一位長者宣布:“巡田壩開始!”一時,陶醉在歌舞中的人們馬上組成了一個很有秩序的隊伍:杠彩旗的八個年輕人領先,后面的人一路吹著喇叭;有的敲著鑼鼓,鳴放著鞭炮、火藥槍,徐徐向田壩走云。按預定的路線走完后,人們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時期的村規民約,以保證春耕能按節令完成。
花街節:又叫“熱水塘花街節”。云南省元江一帶傣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七舉行,節期一天。傣雅人也過花街節,活動內容和傣仂人基本相同,但節期是在農歷五月初六?;ń止澋闹饕康氖浅f迎新,節日早上,太陽初升之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匯集到元江東岸的熱水塘草坪,歡歌笑語慶賀節日。老人們世昔話今,青年們唱歌跳舞,小孩子追逐游戲,盡情歡樂。人們還紛紛就熱水塘的溫泉沐浴,以除去舊年的污穢,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地迎接的一年。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還舉行對歌,尋找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