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通城縣志》(清同治六年版)記載:“五月五日親故以角黍、腌蛋相饋遺。”如今,端午“送端陽”的習俗在民間依舊盛行。端午節這天,人們會相互送蛋以示送福氣,給團隊成員“送端陽”,體現了上級對部屬的關心;給尊者、長者“送端陽”,表達了尊敬感激之意;給親朋好友“送端陽”,以聯絡感情;女婿們可千萬別忘了孝敬岳母“送端陽”,未婚準女婿“送端陽”一定要送蛋,送上一份圓圓的蛋品,是含蓄的表示“希望能夠成為大家庭的一員(圓)”,因為這一天也是我國民間的“岳母節”。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里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后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每年端午節,我讓我的嫡親孩兒在胸前掛上一只蛋兜,不許你胡來?!睆拇耍宋绻潚斓暗牧曀字饾u流傳開來。每到這天,母親們便將咸蛋煮熟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后來,掛蛋習俗發展為相互送蛋,為送蛋送福氣之意。民間還有結婚、生小孩、滿月送“紅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習俗,都是圖個吉祥圓滿。
送蛋送福氣,端午節送蛋的習俗已延續了兩千多年,蘊含著豐富的人際交往藝術和傳統文化。蛋品不僅是節日里的重要食物,更是增進親朋聯系、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