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前輩流傳至今的刺繡
兒童圍兜
畬族民間工藝中的另一朵奇葩,就是畬族民間刺繡。這是從古老的繡香袋發展而來的刺繡工藝。李調元《南越筆記》載:“女初嫁,垂一繡袋”后來發展為繡帳額、枕面、圍腰、衣領、袖口、裙邊、鞋面、扇心、女子綁腿和圍涎、圍項、童帽、肚兜等生活衣著用品。繡品首重厚實耐用,藝術上推崇溫和吉祥的圖案,諱忌兇惡殘暴圖像,講究形象完整,諱忌殘缺。藝術形象經概括、夸張、突出,有別于自然原型,色塊對比醒目,富有樸中見真,拙中見善,陋中見美的情趣。然而,由于生活節奏和服飾時尚的變化,這一勞心費時工藝已漸失傳。近年,隨著旅游業的興起,畬鄉有人把這一工藝轉移到民族包的制作上,取得一些經濟效益,但還沒有推出既保持畬族傳統刺繡工藝原汁原味,又能推陳出新的精品。
現代旅游工藝品,融彩帶和刺繡工藝于一體,頗具畬鄉風情
畬族民間工藝還有織麻布、竹編、草編等幾項。織麻以茜草染的紅苧布袋,竹編以細篾花尖頂斗簽,草編以多間色精制草鞋為精品,近年也頗受旅游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