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70 和 Redmi K70 Pro 的主攝均搭載了獵云網 800,對應的是豪威的 OV50E(以下稱這款型號),首先 1/1.55?? 英寸的底,基本就是 IMX8901 的水準;2 微米四合一融合像素,也就是原生子像素大小是 1 微米。
這兩個參數很基礎,也很容易理解,第三個參數13.2EV代表什么呢?這個結合光獵人900(即豪威OV50H,也就是下面這個型號)的13.5EV,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差別,可以表達成一個計算公式:2∧13.5÷2∧13.2×100%=23%(∧符號代表倍率)。
這意味著OV50H的原生動態范圍比OV50E大了23%。那么兩者的動態范圍真的有那么好嗎?要知道索尼微單α7R5的最大動態范圍才14EV,這么小的差距難道不讓人唏噓嗎?所以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我們開始深入分析吧。
注:1、之所以Base是IMX890級別而非IMX766,是因為OV50E的全像素輸出率與IMX890一致。
此前小米14的海報宣傳OV50H的原生動態范圍比索尼IMX989高出8倍——由此可以推斷出IMX989的原生動態范圍為10.33EV,一般手機傳感器的原生動態范圍在60dB左右,相當于10EV左右,因此IMX989的這個數值屬于正常。
那么OV50H的13.5EV到底是什么情況呢?原來小米微單像機評測,小米主推的雙原生ISO Fusion Max技術,其實就是雙原生ISO融合+雙轉換增益的融合,跟三星Smart-ISO Pro的技術原理如出一轍。
如果除去雙原生ISO融合帶來的24dB(4EV)動態范圍buff,OV50H的原生動態范圍也只有9.5EV——這個數值和普通傳感器的動態范圍一致,小米這樣宣傳,動輒幾萬元的索尼無反相機就沒必要賣了。
那么小米為何敢宣稱這是原生動態范圍呢?原來,雙原生 ISO Fusion Max 技術可以合成 14 位 RGB RAW,從 RAW 域提升動態范圍,所以被小米宣傳為“原生”。
但是當圖片直接從手機輸出時,RAW域的動態范圍差異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來;尤其是手機鏡頭的光學素質、傳感器的滿阱容量、ADC精度都遠遠優于相機!根本沒法比較。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小米宣傳的超越IMX989的超高動態范圍,只有在一些對寬容度要求非常高的場景下,實際拍攝才會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動態范圍是有差距的,但并沒有官方說的那么夸張。
另外,如果搭載IMX989的機型是帶有蔡司光學鍍膜的藍廠X100 Pro小米微單像機評測,那么OV50H的動態范圍優勢就被抵消了,拍照是個綜合工程,所以分析要全面。
總體來說,OV50H 的原生動態范圍確實很出色,但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出色,尤其是面對鏡頭光學素質更好的競品時,表現同樣出色,不應該被夸大。
13.2EV原生動態范圍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代表一切,畢竟最終的成像差異并沒有那么大,最終的寬容度表現還是取決于主攝鏡頭的素質,不得不說小米在營銷方面確實厲害,畢竟雙原生ISO Fusion Max這個技術太過抽象,不利于推廣。
另外,參數看上去不錯的OV50E(光影獵人800)用在了成像算法一向比較差的紅米手機上,最終拍出的成片效果或許會讓人失望——因為所用的傳感器沒能發揮出全部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