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中國食品補充劑文化的傳承以及中國醫療保健的興起為介于食品和藥品之間的營養產品提供了空間。
#02
年輕人的滋養方式與傳統營養有何不同?
雖然我國的滋補文化歷史悠久,人參、燕窩、鹿茸、阿膠和大量的滋補品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但年輕人的滋補方法與傳統還是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 新的滋養概念
年輕人的滋養理念,首先是基于“感官體驗-營養健康”的平衡,呈現出有趣的兩面性:一方面是肆意狂歡,另一方面是保健。比如邊吃麻辣火鍋邊喝金銀花,邊吃吃胃片邊吃饕餮滋補養生,邊喝邊泡枸杞,一邊熬夜喝可樂一邊放黨參。這種養生理念也被不少年輕人調侃為“朋克養生”和“事后諸葛亮”。
在經驗和健康之間的平衡中,經驗顯然是優先的。
大多數人不愿意為了健康而大幅降低生活質量。在食品領域,這通常表現為一種美妙、愉快、刺激和新穎的感官體驗。
消費者追求感官體驗的本質是尋求“新”。創新變革的味道和非常規風味,反映了消費者對食品要求的不斷提高。承載著最“基本”幸福感的食品,需要有更多的新感受去祝福,讓消費者在被疫情壓抑的感情中找到突破口。
當感官體驗得到充分滿足時,“健康”的訴求就顯現出來,一些在健康方面取得突破的產品往往成為新的熱點方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滋補養生,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大幅提升。
2. 產品形態升級
對于傳統的滋補產品,如今的年輕人通常態度積極,但需要優化產品形態,實現場景適配或便利升級。預制產品和零食產品已成為主要的創新理念。比如燕窩變身為速溶碗燕和泡泡杯燕,人參變身為瓶裝人參水飲和袋裝速溶參,阿膠和雞內金變身為混合蛋糕和混合軟糖。
預制零食形式的營養產品加強了消費者行為過程中的“滋養”特性。與傳統餐食相比,零食不需要煮熟,可以長時間存放在家里、辦公室和背包里,餓了就可以拿到,省去了做飯點菜甚至做決定的時間;另一方面,多吃少吃的飲食方式也減輕了身體負擔,釋放了消費者的身心壓力。
3.”
滋養原料的全球視野”
在原料方面,經過“海外購物”“代購代購”洗禮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渠道獲得了更全面的信息,因此也在積極探索為世界提供特色和創新的滋養食材。如魚油、鯊魚骨、葡萄籽、水飛薊、西洋參等大量洋補品,就受到大量中國人的歡迎。一些原產于中國,但相對小眾的滋補原料,如雞金、棗肽等,也開始努力搶占市場份額。
#03
食品和藥品營養如何吸引年輕人?
1.用食物代替
年輕人隨時使用代食補品養生,混搭模式,重復古法,求自然,如熬夜、改善血脂、調理腸道問題、緩解視力等,針對特殊健康問題選擇有針對性的保健。
2. 健身特殊餐食
好身材靠吃三分,靠訓練,靠內養外養,用營養品代替傳統主食。運動營養補充劑專業性強,適合合理的運動目標,具有特殊功能的滋養品類可以為健身加分。
3.化妝和食物是同一個來源
年輕人對脫發、美容等功能保持高度重視,對草本食品成分有強烈的偏好。目前,滋補品的“外化”和“內耗”同步增長,食品、化妝品、洗漱用品無國界發揮協同作用。
4. 全面的健康監管
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特殊的工作環境,長期的娛樂也可能給身體帶來傷害,每天補充一些藥食同源食物,可以緩解壓力,改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