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與《南京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并列為傳統醫學四大經典。
《黃帝內經》分為《靈樞》和《素問》兩部。、“臟相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學說”、“診斷學說”、“治療學說”、“養生學說”、“運化學說”等學說,出自《論醫從》整體觀提出了自然、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的“整體醫學模型”。
《黃帝內經》的素材來源于中國古代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是一部在中國影響很大的醫學著作,被譽為醫學之祖。
《黃帝內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認識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奠定了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從《黃帝內經》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現代人非常關心的“養生之道”。
1、心為五臟之主。悲則心動,心動則動臟腑?!鹅`樞》 心為五臟之主,喜怒哀樂情緒會影響心臟,五臟六腑會受到心跳的影響。
因此,在通過各種物理方法養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修身養性,養成遇事不驚的“平常心”。
一個明事理的人,以清靜為最大的幸福,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終處于無憂無慮的狀態,這樣才能長壽。這是聰明人的養生之道。
2、五臟各受病時,五臟各傳其時。人與天地相連,所以五臟六腑各有時節。受寒則病,輕者咳嗽,重則瀉痛。秋天先傷肺,春天先傷肝?!端貑枴た人哉摗?/p>
人體與自然息息相關,人體五臟六腑與季節相對應:如果人體咳嗽,通常是因為秋天肺被邪氣侵襲,或者肝臟被邪氣侵襲春天的力量。
五臟六腑在其主管的時節受到邪靈侵襲,就會生病咳嗽。
如果在肺主的秋天不咳嗽,其他臟腑就會受到邪氣的侵襲而轉移到肺部,嚴重的還會引起腹瀉和腹痛。因此,在不同的季節,我們要有針對性地保護好自己的臟器。
3、衛氣不能入陰,而在陽。居陽則陽氣充盈,陽氣充盈則陽氣旺盛,不在陰則陰氣不足,故目不閉?!鹅`樞·大珠論》
失眠,又稱“失眠癥”、“失眠癥”、“盲目癥”,是指一種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疾病。輕者入睡困難,或睡眠中易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間歇性醒來;嚴重的可能整夜無法入睡。
白天,衛氣行于陽穴,人是清醒的;晚上,衛氣進入陰穴,人才能入睡。
如果衛氣不能進入陰部,而經常停留在陽部,那么身體的陽部就會充滿衛氣。
相應地,陽竅盛行,衛氣不能入陰司,導致陰氣不足,陰虛不能克陽,不能安眠。
為失眠所困擾,應調理臟腑,安神。心脾兩虛者,治以養心脾;陰虛火盛者,治以滋陰降火。
4、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補。將它們與它們的氣味和諧相處,以滋養精華?!端貑枴?/p>
天人相應,四時食養,飲食調理要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
春天萬物發芽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吃大蔥、豆豉等食物助陽升散;夏季陽氣旺盛,應少食辛辣、甘甜、燥熱之物,以免傷陰,多食綠豆、西瓜等酸甜食物,以清熱祛暑、生津。秋季氣候干燥,應少吃辛辣、燥性之品,多吃芝麻、蜂蜜等油性之品,以潤燥。冬季體內陰氣旺盛,應多吃羊肉等溫補之品,以護陽。
五種口味的食物,不僅可以滿足每個人不同的愛好,而且還有不同的功效。
生姜、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含揮發油,能散寒行氣活血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但吃多了會導致氣散上火。
甜食,如白糖、大米等糖類,有滋補解毒之功,多食會阻滯氣滯。
青梅、檸檬等酸味食物含有機酸,具有收斂收斂的好處,但吃多了會引起抽筋。
5、古之人,知之者,法以陰陽,以符咒之數為準,飲食有節,生活有規律,不可輕舉妄動。——《素問》
黃帝問岐伯:古人能活得更久,甚至能活到一百多歲而不失運動;而現代人,半個世紀之后,他們的動作都在沒落了。為什么?是時代不同了,還是人們違反了他們的養生之道?岐伯便這樣回答他。
古人明白天地運行的原理。陰陽相和,每個人的命數都是有定數的,所以所做的一切都不違背天地的正常運轉。
而現代人卻把酒當作飲料,過著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習慣了日夜顛倒。酒醉后房事以枯精散真氣。他們不知道如何保持精力充沛。不善養精,終必貪圖一時之樂,而犯養生之樂。因為“生無可節”,快五十歲的時候身體會變得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