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美蘭的兩個事業部獨立運作,沉寂了大半年,沒有開過任何開發發布會。 提起PRO7,你總會想到“這是一款宣告小米回歸的產品”。 但換個角度來看——PRO6將在今年夏天發布,PRO6Plus將在今年年底推出——一款產品平均8個月的開發周期可能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因此,作為一款“特別,但并不特別”的產品,PRO7系列的表現如何,是我們明天要嘗試回答的問題。
硬件方面,PRO7和PRO7Plus系列分別配備5.2英寸1080P幀率屏和5.7英寸2K幀率屏; 機身整體硬件組合為高通X30/P25+4GBRAM+64GB/128GBROM(PRO7)和高通X30+6GBRAM+64GB/128GBROM(PRO7Plus); 鏡頭組合為前置雙12像素F/2.0焦距雙攝模組,后置鏡頭為16像素雙色閃光單鏡頭。 機身電池容量為3000毫安,沒有NFC功能。 (小米PRO7免費試用)
整體對比,PRO和Plus的區別在于屏幕規格、分辨率、內存大小、電池容量; 雙前置攝像頭、CS43130音頻解碼、1.9英寸240×536碼率前置副屏,這兩項功能基本一致,所以這次我們重點來評測PRO7。
外觀:在有限的配色方案下優秀
門板、冰箱門、路邊20塊錢的電腦,住建部曝光黑色PRO7的背影后,各種模擬照片伴隨著一波嘲諷; 但這個情節并不新鮮。 諜照中出現了很多漂亮的手機在手魅族pro7首發評測,鋪墊到這里,我們來反轉一下。
洗白PRO7圖片
上映前三天,官方曝光圖下來的時候,劇情發生了一點變化。 又或者因為“P圖好看”的原因,圈內一些同事紛紛發來照片,暗暗吐槽“可能是我審美有問題吧,我覺得PRO7還是很好看的”。
這太好了
前后三者的區別可以用一種方式來概括——有限的配色。
PRO7系列看起來有點太小了:A面方正很多,背面的弧度和圓角幾乎被完全切掉。 有著正面左右兩側超窄邊框的傳統,乍一看頗有努比亞風格,也有點華為的味道。 兩者的區別在于,小米沒有在Home鍵上放一個小紅點,也沒有在屏幕上留下一個大黑邊。 這些都是好兆頭。
看前面,有很多“廣場”
機身正面和底部的PRO7采用一體式傳感器和麥克風。 時隔多年,老羅有點強迫癥,終于有朋友認出來了。 不過這里還是要說一下顏色的限制。 黑色版的PRO7有藍色的音劃。 相信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村重金屬氣息。 相比之下,拉絲鋼和藍色則沒有這個問題。
鉑金配色其實是利用了喇叭的位置
側面為基本按鍵組合,頂部為Type-C接口但保留了3.5mm麥克風接口; 其實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不然光靠藍牙HiFi就不合理了。 這種細節略過,直接說反面,順便詳細說一下這個顏色限制。
插座零件清單
先說一個洗白PRO7的觀點:之所以能找到“門框、冰箱”等相似之處,是因為這些設計位置足夠經典。
墻上的窗戶,或門上的洞,是打破陰霾的好方法
對比上圖,雖然要保證背面有一塊紅色的副屏,可以保證整體的設計感,但是PRO7的選擇并沒有錯; 即使有了新的LOGO,看起來也相當搶眼。 還是配色的問題,換個角度:黑配黑,黑配白,純黑金屬噴丸條紋,銀白拉絲處理,再腦洞大一點,選白玻璃背就可以了為整體設計加分。 不過小米恰好在配色上出現了黑色,輿論出現兩極分化也很正常。
最好腦洞大一點,背面全玻璃或者全白
此外,7.3毫米的機身長度,在前置屏幕后方還可以插入雙攝模組,在工藝上算是加分項。 整體來說PRO7的檔次不低,單手操控握感不錯; 但在某個配色方案中,設計水平低于及格線。 之后再來說說最后一部分造型的副屏。
明明可以強喝水,卻要選擇努力;
問:明明是誰?
曲面屏、窄邊框、視覺無邊框、前副屏、后副屏、全面屏; 近三年來,智能手機對屏幕的追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這些,但它是唯一一款可以靠臉喝水的,雖然只是全面屏的一款——已經足夠好了。 其余的,比如曲面屏,風靡一時,人們還是要問:它有什么用。
小米副屏尺寸為1.9英寸,幀率為240×536。 另一種理解是,5號電池的截面就是大小,正常抓取視距效果好,貼上就能看到像素點。 配合屏幕與顯示層的貼合度以及2.5D曲面玻璃,看起來很有質感。 而且也可能是出于某種性質:人們對于能夠在整塊玻璃上顯示內容的東西總有一種審美享受,在視覺上是加分項。
可以顯示的基本信息如上圖
功能上,這塊副屏支持感應顯示和觸控顯示,整體控制邏輯接近智能手表。 功能實現方面,在這塊副屏上滑動即可調出計步器、天氣、時鐘; 同時,小米還為這塊副屏找到了拍照和聽歌兩種使用場景。
以攝影為例,通過這塊副屏,你可以將前置雙攝作為主鏡頭,實現自拍雙攝散景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在原音質、雙攝散景、美顏自拍之間切換。 缺點是雖然屏幕看起來有點小,但預覽細節不是很過癮。
屏幕可以賦予更多功能
MP3模式更像是專門為在客機上聽音樂而設計的。 開啟該模式后,手機所有通訊模塊都會關閉,前屏也會關閉,只剩下副屏顯示和MP3播放。 如果你經常在天上飛來飛去,這個功能會非常有用,但你可能還是要跟空中大師解釋一下:為什么你說他是MP3而不是手機。
以上,雖然我認為“顯示時間和計步器”的正反兩方面沒有太大區別,但兩個新的使用場景還是解決了一些用戶問題。 鑒于此屏未來會與更多的第三方應用對接,價值會更大:比如一鍵搶紅包,APP會一直顯示車牌號信息叫車,一直顯示客機當天的某個航班信息等,大眾點評后,將餐廳名稱和信息發送到副屏。
這個屏幕的功能也有發展
只是小米還需要考慮兩個問題:如何讓這塊屏幕更適合應用,而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后還有多少小米手機會延續這塊副屏。 如果你熟悉小米,你不禁會想到原來的統一導航欄SmatBar,其實就是“把時間交給技術”的老套路。
關于性能:有限情況下的旗艦機
雖然前幾年尷尬的定位讓MTK在沖擊絕對高端芯片領域的優勢不那么明顯,而時隔多年,X30的表現現在看來還是相當可觀的。 PowerVR7XTP的10nm制程工藝和GPU,讓它的煤耗和圖形處理能力(游戲性能)都有了基本的高階表現。 讓我們看看數據了解詳情。
性能注定是旗艦
PRO7(X30+4GBRAM版)實測安兔兔跑分在14萬左右,低于Mate9,略高于一加3;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與今年的旗艦機硬件處于同一水平。 體現在游戲上,60幀的王者榮耀玩起來會比很多機型流暢很多,功耗穩定在55-61區間; UFS2.0大型游戲的加載速度也非??欤w驗確實是旗艦級別的。
安兔兔跑分
讓我們談談熱量和電池壽命。 PRO7多次上分,但充電后的溫度上限為39度,略低于主流旗艦。 每小時、半小時陌陌、半小時在線視頻、半小時本地視頻耗電量分別為3%、6%、5%。 中度和輕度用戶基本可以抵抗三天。
王者榮耀的體驗相比30幀會有明顯提升
什么時候說一個芯片很厲害? 比如,也許有一天你要看一個VR,用2K屏帶視頻; 或者拍照錄視頻秒出一張照片(多次疊加的算法對核心的需求很大)。 那個時候,你會由衷地贊嘆去年的旗艦比今年的好太多了。 但除了你所知道的,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高通 835 和高通 821 之間的區別。
所以,當一部手機采用了10nm工藝的Soc和UFS2.0/2.1的存儲,卻拿到了準旗艦的benchmark性能,你很難說出它與頂級旗艦有多大的差距(其實這顯然影響個人表現。怪物是不公平的)。 總體來說,PRO7在85%的日常使用場景下都有著旗艦級的表現,與高通835+8GBRAM這樣的性能怪獸還是有一些差距。
關于攝影:仍然不是強項
去年的發布會上,“美顏自拍、雙攝、虛化”是手機界最樂于提起的話題,所以說到PRO7,雖然繞不開。 不過,雖然加入了雙攝散景,但小米的相機依然不是它的強項。
日樣品
日間長焦樣張
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PRO7的樣張效果不錯,對角線、快門速度、畫面銳度、白平衡都不錯。 只是環境復雜了就不好說了。 對于HDR樣張和室內弱光這兩項,PRO7無法在高色溫和高幀率之間找到很好的平衡點。 樣品往往不是很透明,或者有更多的細節。 另外,在室內弱光下,強制提高畫面色溫后,細節會被抹掉得更嚴重。
晚報
室外復合光源
體驗是另一個比較薄弱的地方。 比如取景器經常卡頓,晚上拍完樣片后,卡頓一會就會有預覽。 至于兩顆雙攝,PRO7在“取景”上略有困難,雖然最終樣張能有不錯的散景識別,但往往需要多次取景和測光。
室外弱光雙攝樣張
室內雙攝治療實拍
音效和麥克風:
和vivo相比,小米似乎沒能在聲音本身有很大的突破,但近幾年的旗艦產品音質還是不錯的。 這一代PRO7采用了全新的DAC解碼芯片CS43130,幀率更低。 同時配備了全新的三單元圈鐵耳塞Flow(不在手機包內,需要另外訂購),整體思路非常清晰。 不求極致或最好的聲音,只求不耗電的平衡。
極致音效從來不是小米的追求
PRO7的實測聲音表現不錯,在K3003老款旗艦耳塞下有著不錯的聲場和聲音密度。 與vivoXplay6等HiFi旗艦相比,PRO7的中高頻表現不算太亮,人聲定位相對靠后,屬于小問題; 而更精準的空間結構和動態,使其擁有明顯優于普通手機的性能表現。 表現。
說起福祿700元左右的三單元耳塞(兩圈一鐵),這個價位在硬質上基本沒有問題。 高頻有點緊,有細節; 低頻有點甜美,足以凸顯氣氛; 中頻有點失真,但音場和素質基本在千元級別。 鑒于時間長短,鐵圈注定要熬,這里就不做推斷了。 手機和麥克風放在一起,小米PRO7的聲音還是不錯的。
新浪手機點評:外觀在有限的配色中表現出色,大部分場景下的旗艦能力,綜合續航、發熱、音質等方面的表現,PRO7是一款合格的旗艦產品。 甚至從包裝設計和手機的細節處魅族pro7首發評測,都能看出小米對“設計感”的追求。 只是你分析哪一項,這個產品沒有絕對的優勢,甚至沒有NFC也是一個明顯的弱點; 在如今這個中低端產品的時代,想要強勢翻盤,還是有一些短板的。 而從3K到4K的價格區間,也有盲目抬高品牌調性的嫌疑。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