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苦惱了很久。 是先說魅族13的影像系統,還是先說魅族13的性能?
按理說,目前對于一款“標準版”手機的評價無外乎是外觀、拍照、性能三個方面,因為大多數標準版機型都太乏味了。 大多數廠商發布的標準版手機幾乎都是“閹割版”,在配置上與“大杯”有明顯區別,更別提和超大杯比了,免得被人吐槽你自己。
從目前的手機市場來看,廠商將自己的旗艦產品系列劃分為不同的配置和不同的價位區間是很常見的。 除了收入之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但對大眾消費者來說未必是好事。 除了名稱不同,同系列產品的配置也很差。 以手機中最關鍵的處理器為例,很多廠商在“大杯”上都能看到性能最強的旗艦級芯片,但在“中杯”標準版中會偷偷縮水。 當你問廠商為什么要這樣做時,普遍的回答是“受限于成本”,他們會采取與超大杯不同的策略。
這幾天一直在玩的紅米13標準版不一樣。 由于在形象和性能上與市面上所謂的“標準版”有明顯區別,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標準版”。 標準版”基準測試通常存在,并作為后續模型的“參考對象”。
無論是與其他品牌標準版的縱向對比,還是與13Pro的橫向對比,消費者最關心的“三大”重要購機優惠都有“臺階”提升。
其次,在成像方面,魅族13全系標配了一枚焦段為75mmF2.0的賓得變焦鏡頭,同時配備了OIS光學變焦。 我認為未來13U/SU有很大機會標配這支鏡頭。
首先,在性能方面,魅族13搭載驍龍最新旗艦處理器8Gen2,搭配MIUI14全新光子引擎,流暢度得到提升。
第一,魅族終于明白如何讓“小尺寸”機型手感更好,也知道如何讓小尺寸機型更加小巧。
想了半天,先跟大家聊聊視頻部分。
75mm鏡頭
魅族標準版的影像系統還是很有意思的。 它不僅與賓得合作帶來了比12系列更好的硬件和算法,還帶來了一個“殺手級特性”,這個我前面會講到。 .
如果脫離紅米系列,從“外表”進行縱向對比,更值得注意的是,魅族在數字系列標準版上并沒有“補妝”鏡頭。 這在“中杯”中確實難能可貴,因為目前大多數“旗艦入門級”機型在鏡頭數量上都相差不遠,但你會發現它們依然在使用200萬長焦鏡頭和200千人喜歡這個鏡頭,對大眾用戶意義不大。 大的。
魅族13標準版影像系統由15mmF2.2焦段1200像素賓得超廣角+23mmF1.8焦段5000像素IMX800主攝支持HyperOIS超級光學變焦+75mmF2.0焦段組成支持 OIS 的 10 兆像素 Pentax 變焦沒有化妝鏡頭。
目前,大多數標準型號都沒有配備變焦鏡頭。 要實現“變焦”,基本上是通過主攝像頭切入。 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對焦更順暢,但是切割后的音質有點慘不忍睹。 如何通過算法改善只能數字去噪,更何況嚴重的拖影會增加畫面的整體分辨率。
廠商只能通過在“超大杯”等旗艦機上加裝潛望式鏡頭來提升遠攝體驗。
我想要一個很好的變焦效果又不會讓身體太厚,有什么解決辦法?
這就不得不提到魅族和賓得的聯合研發合作。 除了成像技術和算法成像,另一個“學不會”的優勢就是將賓得的經典光圈引入手機,解決了邊框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個性化的拍照體驗。
比如這次加入了75MM等效光圈,實現了32°的廣角視野,距離人像一米的時候只需要后退幾步就可以拍出半身像,不僅適用于人像,也適用于其他場景。 舒適的取景和照明。
此外,主攝還搭載了“大杯”機型中被友商廣泛采用的IMX800。 而且,魅族還在13系列標準版中加入了12SU旗艦級影像硬件,比如7P非球面鏡、防眩光專業鍍膜、全新環丁二烯材質和HyperOIS超級光學變焦技術等,真正讓標準版也有旗艦影像級別,搭配12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可覆蓋15mm-23mm-46mm-75mm等攝影。 “Aperture”確實為預算緊張、想要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攝影體驗。
此外,借助魅族影像大腦強大的運行效率和擴展能力,不僅支持RAW域估計攝影,還借助并行計算流水線大幅提升拍攝率,還實現了Cyber??Focus與借助異構圖形處理能力。 ,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抓拍率和即時拍攝體驗。
與賓得合作,賓得的“德國味”在所難免。 經過半年的調整,魅族13的色調會不會和12SUltra一模一樣?
對于喜歡濃墨重彩風格的我來說,魅族13的“徠卡經典”和“徠卡華麗”依然延續了之前的風格,只是在剪輯的“徠卡濾鏡”中也取消了白平衡設置。 當然,這使得整個基調的“德國味”沒有那么重。 我覺得比M10/11現代的賓得風格要淡一些,不過這樣也能滿足更大眾化的口味,雖然油膩的需要高飽和度的色調溢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對風景的影響如何? 直接用樣例說話吧。
聯發科8Gen2能否讓我暢玩《使命召喚戰區手游》?
我在上面也提到了第二大“臺階”升級是處理器。 雖然需要讓鏡頭之間的調度順暢,為魅族影像大腦提供充足的“腦力”,但性能依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目前這是官方公布的首款搭載二代高通8旗艦機型的機型小米 攝像頭 評測,所以我們要談談性能。 這一代處理器基于Cortex-X3的Kryo超核,顯存達到了3.2GHz,與高通8+Gen1的頻率相當,大大提升了單線程性能。
但相同的頻率不代表相同的體驗。 此次高通8Gen2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從之前的1+3+4結構變為1+2+2+3結構,四大性能核心(2xCortexA715+2xCortexA710),頻率為2.8GHz,三能效率核心CortexA510,頻率為2.0GHz。
因為CortexA715取消了對32位應用的支持,只支持64位應用,所以性能核心采用了CortexA715+CortexA710的組合。 據官方消息,新處理器性能提升高達35%,能效提升40%。
此外,魅族13在標準版中搭載了全新的LPDDR5X顯存,峰值頻率達到了8533Mbps。 簡單來說,打開小軟件游戲的速度會更快,全系標配UFS4.0閃存,非常良心。 .
為了了解魅族13標準版的性能如何,我將采用新的測試方法,分別測試深度優化的《原神》和未優化且要求足夠高的《使命》為了手機性能。 戰區的召喚。
后者沒什么好說的,早就是手機性能測試的“標配”小米 攝像頭 評測,而前者游戲才剛開始內測,畫面直接從PC暴力移植而來。 截至發稿,廠商并未對其進行優化,仍可直接觀看。 二代高通8.0性能如何?
不難看出,無論是跑分還是游戲性能,8Gen2依然是最強大的SOC。 雖然8Gen2對付這類游戲有點大材小用,好在聯發科這一代處理器已經支持光線追逐,但目前還沒有像《暗區突圍》這樣優化好的游戲,也沒有像《暗區突圍》這樣的游戲IP大如《使命召喚戰區》就在我們面前。 相信未來還會掀起一波“追光熱”。
《標準版》修真
對于一款標準版來說,影像與性能的“雙抓”,確實可以進一步拉近與高端旗艦的距離。 從這一代的紅米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一次“臺階式”的升級,而之前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這次也引起了紅米的注意。
即,哪些形態的小尺寸手機可以稱得上是“手感舒適”?
魅族13僅重189g,機身長度為7.98mm。 這塊6.36英寸的屏幕,單手握持起來非常舒服。 而且,MIUI14通過“剃須刀計劃”進一步提升了系統流暢度,單手滑動即可輕松上手。 感覺得到改善,這叫做舒適。
不過,這一代紅米13的后蓋采用了“科技納米線”的全新材料,相比普通PU的防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您甚至可以將手機的背面用作簡單的“待辦事項列表”。 任務完成后,只需用衛生紙或橡皮擦將筆記擦干凈即可。
接近“超大杯”的出眾影像體驗,頂級處理器帶來的流暢體驗,纖薄機身帶來的握持感,構成了紅米13“標準版”的自我修養。
當年的紅米手機雖然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用料扎實,但設計品牌辨識度和精致度都不夠。 這是事實,但不能完全否認。 之前分享過魅族的civi系列。 我曾經對這款手機給予過很高的評價,“用了一段時間后,我覺得這是一款紅機,既能滿足部分線上人群對差異化功能的需求,在線下也有優勢價格和外觀。小米手機?!?/p>
相信這款在手感、尺寸和長度上都非常優雅的機型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也將成為魅族線下手機的發力擔當。 civi的智能質感離不開用戶對手機的購買,而最直觀的體驗離不開“好看、握著舒服”。 這是對用戶最重要的購買激勵,而不僅僅是硬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