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地震發生時候,大家要要根據地震發生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做到不要換亂。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咨詢一下,在家里應該如何避震?在家里要怎么震后自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家里應該如何避震
一:靠近沙發或床旁邊
發生地震后,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木質建筑物損壞的不是太嚴重,這是因為木質建筑物是用木頭做成,有彈性,對地震有一定的緩沖作用,所以最牢固。而且,如果木質建筑物倒塌了,會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間,木質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多的傷害。磚塊材料則會破碎成一塊塊更小的磚。磚塊會造成人員受傷,但是,被磚塊壓傷的人遠比被水泥壓傷的人數要少得多。所以,如果地震發生,你錯過了最佳逃離時間,那你就在靠近沙發或椅子等木質物體的旁邊躺下,然后蜷縮起來。
二:蜷縮身體盡量免受擠壓
貓、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自然地蜷縮起身體。地震時,你也應這么做。這是一種安全的本能。而你在一個很小的空間里便可做到。靠近一個物體,一個沙發,或一個大物體,結果它僅受到輕微的擠壓。
三:千萬不要走樓梯
因樓梯與建筑物搖晃頻率不同,樓梯和大樓的結構物會不斷發生個別碰撞。人在樓梯上時,會被樓梯的臺階割斷,會造成很恐怖的毀傷!就算樓梯沒有倒塌,也要遠離樓梯,哪怕不是因為地震而斷裂,還會因為承受過多的人群而坍塌。
四:逃生到門口時不要掉以輕心
大樓因地震倒塌時,被發現很多人在門口死亡,難道逃離地震就差這一步?地震專家分析,如你站在門框下,當門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時,你會被頭頂上的屋頂砸傷。如門框向側面倒下,你會被壓在當中,所以,在地震逃生到門口時,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逃離了危險。
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于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后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后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