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的菜系,也正是由于菜系的豐富多樣性才造就了氣勢磅礴的中華美食。我國各個菜系由于風俗地域不同也表現出不同的風味,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其中名不見經傳的福建特色菜堪稱味道絕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樣的福建文化才會產生如此的美味吧。
蔥肉餅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面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制成的一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面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中還有一種叫蝦干肉餅,制法與蔥肉餅相似,形狀大小與光餅相同,加蝦干碎、肉丁、椒鹽等為餡,貼爐烤制而成,香酥可口,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光餅
光餅是用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是福州人所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光餅還有另一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咸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但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干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代名詞?,F在的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樣。
有將炒干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里的辣菜餅,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里的夾肉餅等等。以前光餅屬于街頭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光餅的傳說。
蠣餅
福州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黃豆粉將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包起來炸制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則味道更好。大街小巷的小食攤上均有這種點心。
紅糟醉香雞
紅糟醉香雞,為福州傳統名菜。制法是將精選的白嫩田雞下水鍋用微火(水不得沸)煮透撈起、放涼后,切塊腌制。醉汁制法是將味精、精鹽、紅糟、五香粉、紹酒、白糖、雞湯混合攪勻而成。此菜色澤紅潤透白,軟嫩醇香,甜酸爽口,葷厚鮮美。
佛跳墻
福州傳統名菜,迄今有100多年歷史,為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研創。該菜集多種山珍海味,是以魚翅、海參、雞、蹄筋、干貝、香菇、鮑魚等20多種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嚴格,營養價值高,醇香濃郁,葷而不膩。
據說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吟詩作賦,老板鄭春發送上了一壇親自做的拿手好菜,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此菜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