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傳統節日嗎 立夏節氣算節日嗎
立夏是一個節日,立夏日為漢族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流行于全國各地。
節日簡介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節在立夏日。古代有“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的儀式。近代民間,有嘗新和秤人之習,此日人們把將熟之小麥、大麥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麥之鮮;或用秤秤人之輕重以祈福。立夏節民間嚴禁家人坐在門檻上。許多人還習以立夏日的陰睛測一年的豐歉,認為立夏時下場雨最好,不然便會“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
立夏習俗
立夏習俗一:迎夏
在古代,什么東西都要祭天那是肯定的,完了之后,皇帝會賜給大臣沒冰塊用于消暑。所以現在個別地區仍然有祭祀儀式,并會吃冷飲(現在冰箱普及了,冷飲是隨便吃)。
立夏的習俗二:嘗新
嘗新—-吃今年剛生產出來的新鮮食物,特別在北方地區,已經吃了好幾個月的地窖食品的,這時候新的收成已經有了一部分,確實是應該品嘗一下。也就是說3月不接4月黃的饑餓時期已經過去了,地里開始有新的收獲。(詳見: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風俗習慣三:斗蛋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梆嫦摹笔窍娜粘R姷母節q厭食,乏力消瘦,尤其是小孩。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為了不使身體在炎熱的夏季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的風俗習慣四:秤人
相傳孟獲歸順蜀國之后,諸葛亮曾于立夏日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從此以后,每年立夏,孟獲都會來蜀拜望。后來,晉武帝司馬炎滅蜀并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
立夏吃什么傳統食物
"立夏"意味著氣候開始進入夏季,氣溫開始升高。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養生對象是心臟。特別是老人應多吃些對心臟有益的食物。
那立夏吃什么?初夏,老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清早可吃些蔥,可以常喝少量酒,這些食物可以促使氣血流暢通無阻,預防心臟病的發生。立夏之后氣溫逐漸上升,飲食上適宜清淡,應該多吃些容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大魚大肉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維生素C的攝入量,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這時候早已經是萬物生長的旺盛時節,很多鮮嫩的蔬果可以食用,立夏的習俗就有嘗鮮這一習慣,傳統食物有:櫻桃、青梅、麥蠶、鯽、咸蛋、螺鰤、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