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傳統節日
高山族節日:打耳節
打耳節又稱射耳節,臺灣省高山族布農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年農歷四月舉行。節前男子要進山打獵,女子在家釀酒,并準備茅草和新水。節日到來這天,人們紛紛送新煮的獸肉到集會所的打耳場上,之后舉行打耳儀式。
高山族節日:拔草祭
拔草祭是臺灣省高山族布農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二、三月間擇日舉行。祭前,各家釀酒,準備祭祀所用的物品。祭祀這天,入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田地附近。家長彎腰拔草,祈求上天保佑粟苗迅速成長。之后還用一種野草輕輕敲幾下各人的后背,據說這樣可以減輕腰背的酸痛。祭祀儀式結束后,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人們在回家的路上,要射用草和樹皮纏成的滕球。象征射死一切專吃農作物的害蟲。
高山族節日:斯密烏斯得莫莫赫
斯密烏斯得莫莫赫,泰雅語即播種。臺灣省高山族泰雅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一月擇日舉行。屆時由“戛戛”祭團的首領擔任祭司主持祭 儀。祭前各家都要殺雞備酒、搗粟作糕,然后送祭品到祭司家。祭祀這天,祭司要帶粟種、酒等到粟田里,先插一根竹枝,然后在竹枝旁放上一塊石頭,象征性地撒 些種子后輕輕用土蓋好,便開始祈祝。第二天,各家即開始準備播種。
高山族節日:矮靈祭
矮靈祭又稱達愛祭、二年祭。臺灣省高山族賽夏人傳統祭祀節日。每兩年舉行一次。時在農歷十月十三日至十九日。為期六天。相傳古時的達愛人與 賽夏人毗鄰居住。關系極為融洽,后來因達愛人淫猥賽夏人婦女,被賽夏人設計墜河而亡。最后的一對幸存夫婦也不知去向。由于達愛人曾傳授賽夏人種粟以及歌 舞,死后其靈魂常作祟于賽夏人。為了緬懷昔日友好的歲月,祈求達愛亡靈不再作祟,保佑自己的生產、生活安寧,賽夏人每兩年要舉行一次達愛祭,祭祀達愛人亡 靈,其間還伴有一系列娛靈媚神的歌舞饗宴,儀式非常繁縟。首先是迎靈儀式,然后舉行娛靈儀式。娛靈是整個祭儀的中心,主要由一群頭戴綴滿鈴鐺的大帽子的小 伙子,跳躍頓足,歌唱舞蹈。他們狂舞盡歡,通宵達旦,氣氛十分熱烈。達愛祭最后是送靈儀式。司祭為將歸去的達愛亡靈送行糧,而跳舞的人們一反迎靈娛神時殷 勤、獻媚的故態,吶喊著,向達愛人亡靈歸去的方向拋擲茅草、石子,意在驅除達愛人亡魂。
高山族節日:背簍會
背簍會是臺灣省高山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在舉行背簍會時,主持人先把村里的少男少女們招集到檳榔樹下,高聲地祝福他 們,祝辭說:姑娘美麗、小伙英俊、月光柔和,在這美好的夜色見,年青人要唱歌跳舞,勇敢地追求各自的意中人。然后小伙們就汗始攀擯榔樹。攀時,肚皮不能貼 著樹干,僅用手腳,要顯示出小伙們的力量和技巧,爬到樹上后,要采下三十個象征生活幸福美滿的檳榔,再迅速滑下樹干,同吋要偷看好自己的意中人。這時,主 持人又向姑娘們鼓勵一番,美麗的姑娘們身背背簍,在一片歡樂嬉笑中跑開了,小伙就在后頭追逐,往姑娘的背簍中丟檳榔。姑娘回頭,若發現小伙不是自己的意中 人,就把背簍里的擯榔倒出來,如果小伙正是自己的意中人,就雙雙到主持人面前,姑娘跪下,小伙半跪著接受祝福,然后雙雙跑進茂密的檳榔樹林。背簍會從日落 月升開始,一直要進行到月落日升。整整一夜,小伙姑娘的歌舞不絕。對那些在背簍會中尚未找到如意伴侶的少男少女,主持人要給他們以安慰,并鼓勵他們明年再 來?,F在的背簍會除上述內容外,還要舉行其它娛樂活動。
高山族節日:大狩獵
大狩獵又稱獵首祭。臺灣省高山族卑南人祭祀節日。時在每年猴祭結束(收割時期)后十日舉行。這天的主要活動是狩獵,出獵者為青年,少年們也有隨往的。獵隊出發到河邊,要把路旁兩根茅草上端交叉在路上,梢部結成茅門,讓獵隊依次跨過.入山以后,靑年們要擇地搭一座獵屋,并在獵屋前面建一祭臺,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出獵有所獲,就在祭臺前面放獵物肉作祭。然后一人去聽鳥聲,若鳥叫聲吉利,獵隊成員便鳴槍告捷準備返回村莊。這時長老要為青年更換腰裙。第二天,新人獵隊的少年要舉行賽跑,屆時全村男女沿途觀看、助威,氣氛十分熱烈。大狩獵期間,還有慰問喪家活動。
高山族節日:豐漁祭
豐漁祭是臺灣省高山族支系雅美人民間漁祀節日,每年三月二日上午舉行。事先,出海捕魚者要集中在一起,共食共宿,并向神靈祈求保佑今年漁業獲得豐收。屆時,主祭人攜一張漁網,另一人持一支木槳,走向大海,其他捕魚者依次跟上,每人抓起一把沙子投進自己的漁船中,口中默禱:“今年捉的魚如沙高山族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一樣多丟進船中”。再將海水灑進漁船,并對漁船說:“出海時,請帶我們到飛魚最多的地方去?!比缓?,各自返家,手摸專曬飛魚的竹竿默禱:“今年要捕很多的飛魚曬在這竹竿上”。隨后,眾人又重返海灘,拾起小石塊丟到自己的漁船中,由主祭人撿回五塊較大石塊帶回家,放在曬飛魚的竹竿旁。
高山族節日:莫娜努瑪達給丹
莫娜努瑪達給丹,邵語即豐年節,臺灣省日月潭一帶高山族支系邵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日舉行。為期十天左右。節前,男子們要結隊上山打獵,婦女們在巫師家門前的廣場上釀酒、舞蹈,家家戶戶還要在門兩旁掛上一束祭草,村社一片繁忙、歡樂的景象。節日這一天,家家蒸糕煮飯,然后婦女們把飯盛在祭籃里,集中放在巫師家的門前,由五位女巫主持祭袓儀式。第三天,為十歲左右的兒童舉行鑿齒禮。禮畢,家長們飲酒祝賀,青年們則在廣場上圍繞篝火狂歌狂舞。
高山族節日:目娜努比斯巴娜依
目娜努比斯巴娜依,邵語即播種祭。臺灣省高山族支系邵人祭祀節日。每年農歷三月擇日舉行。屆時家長要帶自家一名兒童去山上作象征性的播種儀式,之后人們匯集祭場。祭場內,五位巫師并排坐著,他們面對祭飯,一手托腮,一手平放在膝蓋上齊聲喃喃低語,祈求農作物茁壯、人口興旺。這天還要在社外的潭邊架秋千,盡情游蕩。秋千由四根粗竹搭成,高約十米,象征莊稼茁壯如秋千,而蕩秋滬,既是祈福,又是娛樂。
高山族的重要節日是什么節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但由于高山族社會是一個靈魂崇拜及祭祀盛行的社會。靈魂被認為充斥于宇宙萬物之中。從浩渺蒼穹的日月星辰、浮云彩霞、霹靂閃電,到遼闊大地的山川湖海、飛禽走獸、蟲蛇游魚,無不具有神秘的靈魂。因此,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基本上是以祭祀典禮的形式而出現的。在節慶期間,除歌舞聚宴外,還增添了體育比賽、文化展覽、游藝活動等。 據統計,高山族祭祀多達70多項,舉凡農耕、漁獵、征戰、生育、婚喪、建筑、長旅等皆有祭,特別是圍繞粟、稻、芋、薯等農事的系列性祭祀活動,既有固定的儀式,如開墾、播種、除草、間苗、收割、入倉、狩獵、豐年等祭典;又有因地制宜的臨時性祭禮,如驅蟲、求雨、乞晴等。除了常見的祖靈祭、農事祭、狩獵祭、河川祭之外,還有特殊的祭祀,如賽夏人“矮靈祭”、曹人“粟祭”、阿美人“船祭”、雅美人“飛魚祭”、排灣人“五年祭”、卑南人“猴祭”與“大獵祭”等。就祭祀的時間而言,短的10天、8天,長者竟是4個月之久。例如雅美人的飛魚祭,在每年捕撈飛魚的季節,即3月至6月之間舉行,與捕飛魚的生產相始終。可以這樣說,祭祀多、時間長,而且儀式繁復,是高山族祭祀慶典的一個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