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吃什么 大年十三這天需要吃的食物
雞蛋
雞蛋是圓圓的,象征著團團圓圓,一家人團圓,正月十三吃蛋象征新的一年一家幸福美滿,萬事如意,事業興旺,高就升遷。雞蛋是圓的,象征金元寶,象征著財源滾滾,財源廣進。雞蛋的蛋黃,營養豐富,吃了蛋黃象征著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有的地方用面條煮雞蛋,叫長壽雞蛋面,吃了長壽,雞蛋象征著一切不利健康的東統統滾蛋。
湯圓
在正月十三的晚上,全家人會聚在起吃湯圓,寓意著能夠美滿幸福。在這天晚上其實孩子們的心早已飛向大街,三扒兩咽,把碗一推,就三五成群地急著跑到街上去看花燈了。
蝦
說到最適合在第一個月的第十三天吃的是什么,每個人都一定會考慮吃蝦,因為在第一個月的第十三天,它只是吃蝦的人之一。時間,蝦的做法實際上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先洗凈蝦,然后將其浸入洋蔥和生姜中,并煮酒約五分鐘,然后將其旋轉幾次,以使這些調味料將蝦腌制成風味。 ,倒出汁并保存蔥姜。倒入少許油,在熱鍋中炸蝦。慢慢攪拌至蝦變紅并加入鹽。加入醬油,煮一分鐘。加入綠色和紅色的辣椒圈。排干湯,拌勻。
同心粥
通常在第一個月的第十三天,每個人都會吃同心粥,這也是廣東的一種習俗。僑鄉廣東省臺山市的人有“三個月大的煮粥”的習俗。在這一天,為正在學習的孩子們烹飪“同心粥”是一種暗示這些孩子將來能夠取得學業進步的方式。
正月十三有什么風俗活動?
1、燈頭生日
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2、滾龍燈
春節玩滾龍的習俗,一般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
3、扎彩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扎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
4、祭祀關公
在西安長安區農村有這樣一種習俗,每年正月十三這天,要祭祀關公。
5、放海燈
正月十三放海燈,是我國漁民的傳統習俗,據莊河民間傳說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在南方有的地區還有七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的不同說法。當地漁民和村民沿襲著傳統習俗,在岸上擺設祭品,點燃煙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寫滿祝福的船燈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風順幸福平安。
6、做“圣蟲”
“不過十五未出年門?!闭率?,各地農村多有制作“圣蟲”的習俗。
這一天,村里的婦女們三五家湊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節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節。一個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蟲”便在這些扛得鋤頭摸得鐵锨的巧手下出爐,圣。圣蟲之圣,諧剩,升,圣蟲宴,寄寓五谷豐登,風調雨順,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