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辭舊歲,龍虎躍迎新春。農歷新年即將來臨,也拉開了新一輪醫療保健的序幕。美好生活從健康開始!保持健康的方法有很多,而且都很簡單。有效與否,關鍵在于堅持。中醫歷來十分重視以節氣養生。如何根據節氣調整養生計劃?請看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制作的《2022虎年健康日歷》。
農歷一月
【養生節】立春雨
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內科(消化內科)孫剛主任表示,中醫認為,春屬五行木,對應肝。春季養生要注意養肝,遠離煙酒、熬夜。本月隨著雨水節氣開始,氣溫逐漸升高,降水增多,你也會遭遇“倒春寒”。注意彈簧蓋的“覆蓋”恰到好處,注意“下厚上薄”。覆蓋的重點是背部、腹部和腳部。
【健康家常菜】豬肝枸杞湯
材料:豬肝100克,枸杞30克。制法:豬肝、枸杞共煮湯,調味。功能:養肝、養血、明目。
【保健穴位】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處前凹陷處。太沖穴是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它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經儲存元氣的倉庫。按摩太沖穴可以平肝息風、清熱利濕、通經止痛。
農歷二月
【健康節氣】蟲醒春分
“春雷響,萬物生長”。 “九九”的晴天,正好在驚蟄節氣的范圍之內。由于“春雷驚百蟲”,外出踏青需穿長袖衣褲。如果發現皮膚被蟲咬或出現紅斑,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切勿大意。本月春分過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正是“春困”的高發期,同時也是人們調整陰陽平衡的養生時機。
【健康家常菜】香菇飯
俗話說:“春分吃米,天天長高”。春分過后,適合吃一些蘑菇飯,可以幫助長高。
炒生菜。民間有“春分秋分等于晝夜”的說法。本月容易失眠的人適合吃香麥菜,也叫生菜。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楊曉慧表示,香麥菜素有“鳳尾”之稱,具有防治神經衰弱、清燥潤肺的功效。它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應適量食用。 ,有助于睡眠。
【保健穴位】
玉枕點。玉枕穴位于后腦勺,發際正中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凸上緣凹陷處,左右各一處。此穴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有助于防治春困。
農歷三月
【養生節氣】清明谷雨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谷雨節氣前后,各地氣溫開始升高,降雨增多,空氣變得濕潤。注意除濕解毒。預防“濕邪”,要注意開窗通風、加強保溫、多曬太陽、適當鍛煉身體。
【健康家常菜】薺菜煮雞蛋
民間有句俗話:“三月三日,薺菜是靈丹妙藥”。薺菜煮雞蛋有和脾、利尿、止血、明目、降血壓等功效。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提醒,薺菜可以幫助拓寬腸道、緩解便秘,大便稀溏者應慎食。體質虛弱的人應少吃薺菜。
臘肉炒春筍。本月谷雨節氣前后,被譽為“第一素食”的竹筍紛紛破土而出。春筍被譽為“春菜之王”,素有“葷素全能”之稱。蔬菜中添加竹筍可以達到潤腸通便、保護腸道的效果,并有助于排毒、滋養肌膚。
【保健穴位】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按摩此穴具有和胃、健脾、消食、利尿的功效,適用于濕滯、脘腹脹滿、噯氣者。
農歷四月
【養生節】立夏小滿
這個月氣溫逐漸升高。由于高溫、陰雨天氣等原因,人體內的濕氣會增加,心情會變得更加煩躁,汗液的排出也會加快。中醫認為“氣隨汗而失”,“氣亦陽”,因此人體的陽氣也會受損。另外,人們在炎熱的天氣里比較貪吃清涼的東西,比如空調、冷飲等,容易受寒濕侵害而損傷陽氣。
【健康家常菜】立夏“三鮮菜”
立夏時節,許多新鮮水果和蔬菜上市。節日民間有句俗話:“嘗立夏三鮮”。三鮮分水、田、樹頂。水里的三鮮是螺螄、河蝦、鳳尾魚;地里出的三鮮是莧菜、蠶豆、豌豆餅。樹上長著三鮮:櫻桃、青梅、香椿頭。
【保健穴位】
按摩“五經”穴位。用五個手指點按人頭部正中的督脈、膀胱經、兩側的膽經。左右經脈加起來,一共有5條經脈。中醫稱之為“走五經”。 “服五經”可以刺激頭部穴位,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功能,增強分泌活性,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農歷五月
【健康節氣】芒草夏至
這個月的穗粒節氣常常與黃梅時節聯系在一起。蚊蟲增多,空氣濕度增大,讓人感到困倦、精神萎靡。還容易導致痰濕蘊結。少吃“肥、甜、厚、油膩”的食物。民間有句俗話:“夏至不熱”。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邢俊武主任表示,夏至過后,天氣時而炎熱,時而悶熱,時而濕熱,人們的情緒難免會受到影響。注意養心。
【健康家常菜】粉絲炒豆芽
豆芽能清熱利濕、利小便春季養生,有助于排出體內的熱毒。其中,黃豆芽善于祛濕,而綠豆芽則善于清熱。另外,不妨喝一些薏米粥或冬瓜鯽魚湯,有助于健脾和胃、祛痰祛濕。
【保健穴位】
曲池穴。將肘部彎曲成直角,位于肘部折痕的末端;彎曲肘部,選取赤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按摩此穴,既可清外風熱,又可瀉內火邪。這是清理外部和內部的重要點。具有疏散風熱、祛除外邪的功效。
農歷六月
【健康節氣】小暑、大暑
俗話說“小暑不算太熱,大暑就是三伏天”。中伏是三伏中最熱的,通常落在本月的大暑期間。這個節氣炎熱悶熱,雷陣雨最多,容易被淋濕。暑濕之氣乘虛而入。注意防暑祛濕。
【健康家常菜】河蛤燉豆腐
中醫認為,蛤肉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不過,河蚌買回家后,應將其放在清水中2至3天,待其吐出所有泥沙后才可食用。河蚌的烹飪方法有很多,包括烤、煮、燉等。河蛤湯味道清淡可口;但因其性寒,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宜食用。
【保健穴位】
神闕穴。三伏灸是具有中醫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神闕位于“肚臍”。神闕是“人體先天本源,生命之本”。此穴位適宜艾灸,禁止針刺。能溫中通陽,開竅固本,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瀉、泄瀉、哮喘等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農歷七月
【養生節氣】立秋夏末
立秋節氣過后,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即將到來。經過漫長炎熱的夏季,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脂肪等大量營養物質都被消耗殆盡。適當的“秋膘補”有利于恢復體力,但如果補充過量,相對運動量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就容易導致肥胖。
【健康家常菜】銀耳百合蓮子湯
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肺病科主任李芳表示,銀耳可以補肺益氣、滋陰潤燥。百合能滋陰潤肺、清心寧神。蓮子能補脾止瀉、補腎固精、養心安神。
【保健穴位】
迎香點。它位于鼻翼外緣約0.5英寸處,鼻唇溝內。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除燥潤肺、清鼻的功效。
農歷八月
【養生節】白露秋分
“十八盆夏,莫讓自己暴露在白露之中?!卑茁豆潥馄陂g,晚上睡覺時身體不宜過多暴露,以免夜間寒氣侵入身體,引發疾病。日常生活中,應該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調節人體內的陽氣,而“早起”可以舒展肺氣,防止肺氣過度收縮。
秋分過后,天氣轉涼,正是胃病多發、復發的時期。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此時是暖胃護胃的好食物。
【健康家常菜】銀杏雞
銀杏為銀杏果,有收斂肺氣、平喘止咳、止濁、通便等功效。白露季節適宜的膳食有蓮子百合粥、山藥等,這些食物具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補氣血、健脾補腎的功效。
【保健穴位】
百會穴。秋季脫發是很多人的煩惱。每天進行頭部穴位按摩,可以幫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也有助于頭發護理。例如,百會穴位于頭部中線與兩耳尖的交點處。按摩百會穴對于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農歷九月
【健康節氣】寒露霜
“立秋時核桃白梨,寒露時柿紅”。柿子具有清熱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的功效。不過,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一顆,也不要空腹吃。霜凍節氣過后,容易出現腹瀉。很多人認為是感冒引起的。但如果總是早上腹瀉,就要注意是否是腎陽受損引起的早晨腹瀉。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避免著涼,尤其要注意腰部、腹部和下肢的保暖。
【健康家常菜】南瓜粥
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此時是暖胃、護胃的好食物。早餐做粥時加幾塊南瓜,或者在餐桌上加入南瓜粉絲湯。它簡單、方便、營養、美味。這個月空氣會逐漸變得干燥,眼睛容易干澀,皮膚也難以保養。南瓜富含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6,有益于眼睛健康和皮膚護理。
【保健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按摩大椎穴有助于扶陽祛寒、溫暖全身。
農歷十月
【健康節氣】立冬小雪
立冬節氣前后,要注意預防“五感冒”:防止頸部受涼,外出時戴立領薄圍巾;防止感冒。預防鼻子受涼,早上用冷水揉鼻子,不要感到煩惱;預防肺寒,喝一碗仙人粥溫肺祛寒;如果腰部冷,則用雙手揉腰以溫腎陽;為了防止腳冷,可以用賽靈丹在家泡腳。
小雪節氣過后,有的人可以吃生蘿卜、煮梨。對于熱干咳的患者來說,吃煮熟的梨可以增加止咳的效果。生食蘿卜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烹調時可益脾胃、消食、下氣。脾胃虛寒的人不宜生吃蘿卜。最好煮熟后吃,以免腸胃不適。
【健康家常菜】仙女粥
“立冬”之后,感冒、感冒就很常見了。癥狀較輕的人不妨采取飲食療法。清代《惠芝堂經驗方》中的仙人粥,是治療風寒感冒初期的良好食療方法。正如流行民歌《仙粥》中所唱:一把糯米煮成湯,加七蔥七片姜,煮熟時加半杯醋,可防感冒。
【保健穴位】
這是三英里。本月,寒冷天氣較為明顯,保暖防寒非常重要。中醫著作《靈樞》中記載:“陽氣不足,陰氣過多,則腸鳴,腹痛受寒……調整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有利于護陽益氣。此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小腿點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指處。
農歷十一月
【養生節】大雪冬至
江南民間有“冬至大雪過后,簍子里的水不漏”的諺語。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來暖”。大雪過后,更要注意“養蓄”。從飲食和健康的角度來看,煮熟吃雪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煮熟食用有健脾開胃、止瀉固精的功效。
“冬至生陽氣”、“陰至陽氣始生”。冬至這個時候,陽氣開始萌芽生長。應注意滋補護陽。
【健康家常菜】蓮藕粥
大雪節氣時適量吃點蓮藕粥,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此外,在很多地方,民間還有冬至這個節氣吃餃子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喝餃子湯,就不怕凍傷”。
【保健穴位】
耳點。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主任徐美昌表示,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按摩耳穴的三種方法,即拉耳垂、提耳尖、揉耳廓,都有利于這個節氣的保健。
臘月
【健康節氣】小寒、大寒
民間有句俗話:“小寒大寒,寒氣成冰球”。小寒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三十九天”正好在小寒節氣之內。氣虛、陽虛、血虛的人此時最怕寒冷。以上三類人不妨嘗試以下三種湯品祛寒暖身:氣虛怕冷喝黃芪牛肉湯;氣虛怕冷喝黃芪牛肉湯。陽虛怕冷者喝干姜肉桂羊肉湯。血虛怕冷喝雞絲阿膠湯。
嚴寒季節,加上年底社交活動多、工作繁忙,室內外溫差較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感冒。南京名中醫、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顏艷峰介紹,冬季感冒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風寒、燥邪、氣虛。我們可以用我們常見的食材進行初步調理:感冒了,可以嘗試仙女粥來溫身祛寒;感冒可嘗試冰糖飲料,清肺潤燥;感冒了,可以吃小麥胚芽餅,補腎益氣。 。
【健康家常菜】桂圓紅棗湯
紅棗和桂圓一起燉湯,不僅味道甘甜,而且食療效果極佳。桂圓具有補心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對氣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的人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紅棗具有滋補身體、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適合脾虛食少、倦怠便溏者以及心煩易怒的女性食用。陰虛火旺者宜少食此湯。
【保健穴位】
涌泉穴。 《黃帝內經》提到“腎生于泉春季養生,泉生于足心”。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處(不包括腳趾),足兩側緣連線上。據南京名中醫、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預防醫學科副主任夏功旭介紹,涌泉穴就是用來揉這個穴位的。穴位對于滋陰降火非常有意義。它們可以緩解干燥冬季因火引起的口干、頭暈、焦慮等癥狀。早上和睡前按摩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