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全國著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前構、北京中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楊迎新中央軍委衛生局著名中醫師、專家陳寶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教授周迎春,廣東省名中醫、羅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副主任
冬季,天氣寒冷,萬物封閉,元氣下降,人體五臟六腑變得“郁悶”。這是進補的好季節。 《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多個領域的著名中醫師。他們都認為“藥補不如食補”。考慮到冬季天氣干燥寒冷的特點,他們給出了自己冬季常喝的茶配方,為大家提供保健。使用。
眼部護理:銀菊百合茶
冬天經常出現霧霾天氣。除了呼吸困難之外,眼睛也會感到不舒服,比如眼睛干澀、風中流淚等。中醫認為“肝開目”,肝的藏血功能正常,所以眼睛明亮。但由于天氣干燥寒冷,容易引起外寒內熱,內火襲心。因而肝火旺盛,就會出現眼睛、視力、視力紅腫疼痛。諸如黑暗物體等癥狀。另外,突然的寒冷天氣會導致人的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尤其是免疫力差的人,容易患青光眼或加重青光眼的原有癥狀。
北京中醫院眼科主任楊迎新推薦一款冬季護眼茶:銀菊百合茶。取菊花、金銀花、百合、薄荷、枸杞各5克,用開水沖泡冬季養生,先用熱蒸氣熏眼,稍冷卻后飲用。其中,菊花能祛風清熱、平肝明目,有治療眼睛紅腫痛、視物模糊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涼血、幫助排毒、增強機體防御功能的作用。 ;薄荷是一種促進頭發生長的藥草。可以清醒頭腦,緩解眼睛疲勞;枸杞補肝腎;百合滋陰明目。此茶特別適合冬季霧霾引起的眼睛干澀,對麥粒腫、視疲勞等也有好處。
保護心臟和大腦:消脂和降血壓茶
冬季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季節。寒冷的天氣會使血液流動停滯,使血管更加脆弱。同時,冬季人們不喜歡外出,活動量也較少。另外,多吃火鍋、燉菜等油膩食物,容易導致血脂、血壓升高。因此,冬季應格外注意身心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教授周迎春推薦:消脂降壓茶。取山楂、決明子、荷葉、菊花、絞股藍各5克,沖泡代茶。其中,山楂是助消化、健胃、行氣散瘀的藥材,可治療高血脂癥。決明子潤腸通便,菊花平肝陽。兩者都可以緩解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暈等癥狀。絞股藍是一種清熱解毒、益氣強身的草藥。對高血壓、高血脂、神經衰弱都有好處。
保護腸胃:姜棗枸杞茶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開始腹瀉,這是脾胃虛弱、脾運不佳的典型癥狀。中醫認為,脾不能運化水濕,就會出現痰濕、腹瀉等癥狀。嘴唇、嘴角脫皮、干燥、出血等癥狀也是脾胃不適的常見癥狀。中醫認為,脾開竅于口,其精在唇。脾健則口唇紅潤;脾健則口唇紅潤。如果脾虛,則嘴唇顏色淡,甚至發黃。因此,冬季想要避免腹瀉、嘴唇干裂,需要健脾、祛濕、益氣。
全國著名老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李前構推薦:生姜大棗枸杞茶。取大棗4枚、生姜1片、枸杞10顆,用開水代茶沖泡。此健脾茶中生姜芳香清熱,能祛表散寒、溫身止嘔、溫肺止咳。生姜和大棗搭配,可以防止其太散而耗氣。大棗粘性甘甜,與生姜的辛味相結合,不會太烈而傷脾。兩藥相輔相成,剛柔相濟。它們可以調補脾胃,增進食欲,提高滋補效果。枸杞作為配菜,可以滋陰補血,滋補肝腎。
保護腎臟:一周養腎茶
中醫認為,冬季對應腎水象,腎的生理功能是“藏精”。腎是人體主體的最大貢獻者。它不僅為冬天儲備能量,也為即將到來的春天積蓄力量。因此,冬季要加強腎臟的保養。建議服用溫腎補精之品來補精。但同時要注意不要吃太多溫性食物冬季養生,適當給予滋陰精之品。
廣東省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副主任羅仁建議:每周一次的補腎茶(湯)。周一:枸杞20克;周二:核桃10克;周三:黑芝麻10克;周四:杜仲15克;周五:鹿茸3克;周六:高麗參5克。每日單獨服用上述中藥,加少許茶(紅茶、黑茶等),沖泡為茶飲料;或每日服一中藥,加少量肉類燉服,制成藥膳。其中,枸杞補肝腎、益精明目;核桃溫補肺腎,潤腸通便;黑芝麻補肝腎、潤腸;杜仲補肝腎,強筋骨;鹿茸補腎陽,養精血,潤腸通便。筋骨;高麗參極大地補充元氣,滋補強身。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最好每周按時服用,才能更好地補腎、收陰、護陽。
舒緩神經:健腦、放松的茶
冬天,一切都壓抑、沒有生氣,這會極大地影響你的心情。有些人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即冬季抑郁癥。另外,由于天氣寒冷,家里通風的窗戶很少,人們在生活中容易感到壓抑、心煩意亂、精神不清醒。
著名中醫、中央軍委衛生局專家陳寶田推薦:補腦、情志茶。取菊花、枸杞、桂圓、紅棗各10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枸杞可以使人變得輕盈、持久,并且可以滋潤皮膚。對胡須頭發過早花白、頭暈、記憶力減退等也有好處。桂圓能安神、提高智力,主要用于治療失眠、健忘。再配上紅棗、菊花,可以補血、平肝、安神明目。不同人群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組合飲用,讓冬天不再失眠、心煩意亂。 ▲(本報記者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