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3日)是“世界衛生日”。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保健,但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卻對自己的養生保健方法存在誤解。不正確的醫療保健實際上會影響他們的健康。下面就來聽一下江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部副主任醫師紀一偉的分析與分析。建議。
世界衛生日
誤區一:
自我診斷及增減用藥
日常生活中,當遇到身體不適時,很多人往往會依靠網上搜索或采納別人的意見,甚至直接去藥店購買非處方藥(OTC)進行自我治療。然而,這種做法卻隱藏著風險。不僅可能延誤病情,還可能因藥物相互作用而增加副作用,導致嚴重后果。
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養生誤區,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在癥狀消退后就停止服藥或減少服藥劑量,認為不需要繼續服藥。紀一偉提醒,慢性病需要長期管理。藥物的作用是維持穩定的血壓或血糖水平。不宜隨意停藥或減少劑量。應定期復診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誤區二:
盲目追隨飲食趨勢
有些人遵循流行的“輕斷食”和“生酮飲食”,卻忽略了這些飲食可能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或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盲目跟隨他們會損害他們的健康。
膳食結構調整的核心在于合理的膳食結構,而不是簡單地減少食物攝入量。紀一偉推薦“一比一比二”的飲食原則:一份碳水化合物(如拳頭大小的主食)、兩份蔬菜(兩拳頭大小)和一份蛋白質源(如魚) 、肉、蛋或奶)。產品,也有拳頭大?。?/p>
誤區三:
運動過多或過少
一些中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關節問題)的患者可能認為多運動更好,但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加重病情或造成運動損傷。相反,久坐、缺乏運動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等健康風險。
因此,紀一偉提醒:“即使沒有時間運動,也應該保持一定的活動量,每周完成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或慢跑,這樣心率就會加快。”達到約120-130次/分鐘,這將有助于改善你的心臟和肺部。功能。”
誤區四:
秋冬季節盲目進補
秋冬季節,很多人都會選擇吃補品來增強免疫力、調理身體。雖然進補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但藥膳和茶飲料的選擇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定,不要盲目進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質和需求。過量補充可能會導致營養過剩,給身體帶來負擔。最好咨詢中醫師進行身體鑒定,從而安全有效地選擇成分和方法,選擇適合的中藥成分。
誤區五:
體檢沒查出疾病=浪費錢
很多人忽視了體檢的重要性,認為看醫生只是形式。其實,體檢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可以用這16個字來概括:預防為主,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早預防早治療。體檢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重大疾病,最重要的是及時消除重大疾病的隱患,早期發現可能引發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同時,紀一偉建議,“體檢項目要根據年齡進行調整,年輕人要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注意篩查針對性別的疾病。當你進入中年以后,——老年人和老年人養生誤區,需要加強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監測?!庇绕涫?0歲以上人群,更要重視血脂、血糖、血壓、尿酸以及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檢測。”
科學管理健康,不僅要合理用藥,還要注意飲食與運動的平衡。同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制定合理的健康計劃,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和干預潛在的健康問題,合理對待保健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健康生活。長期目標。
圖片來自網絡
撰文:趙莉、季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