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洋
春天是自然溫度升高,陽氣逐漸旺盛的時候。此時養生應以養陽為主,以適應季節變化。您可以選擇進補和進補飲食。
飲食:正常人和體弱者宜均衡飲食,如蕎麥、薏仁、豆漿、綠豆、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飲食是指以寒食烹調的飲食。如梨、蓮藕、薺菜、百合等。
2.滋陰
陰虛、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春季易發作,飲食上可采用蜂蜜療法。
食療:將蜂蜜用水蒸熟,飯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具有滋陰健胃之功效。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可以選擇大米粥、紅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
3.養氣
慢性支氣管炎在春季易發作。春天,陽氣上升,人體的陽氣也隨之上升。要想養好陽氣,就要注意飲食。
飲食:可常吃大蔥、醬油、大棗、益氣等,多吃能祛痰、健脾、補腎潤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減輕癥狀。
4. 補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春季養生,容易出現頭痛頭暈,故有“春氣萬病在頭”之說。
飲食:每天吃250-500克香蕉或橙子;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常服。此外,也可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
5、補腎
春季天氣涼爽,是腎功能不好的患者補腎養腎的好時機。此時服用補腎方和補腎藥膳,對腎功能損害的初期有較高的療效。以甜為主。
飲食:食用清淡的蔬菜和水果,如山竹、蓮藕、薏苡仁、黃瓜、哈密瓜等。
6. 養脾
春天是肝氣旺盛的時候,會影響到脾臟,所以春天容易脾胃虛弱。
飲食:多吃酸味食物會導致肝陽亢進,所以春季飲食保養宜選擇辛辣、甘溫之品,忌酸澀,多食蔬菜、野菜。
7.養胃
三月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胃病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規律。因此春季養生,要注意調整飲食,放松心情,保護腸胃。
飲食:避免攝入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富含肌酸、嘌呤等刺激性調味品,因為這些食物能強烈刺激胃液分泌,也容易形成氣體引起腹脹,增加腸胃負擔。
8.提高“熱度”
早春氣候仍然很冷,寒冷刺激甲狀腺,會導致機體亢進,消耗熱量,削弱身體的耐力和抵抗力。
飲食:早春的飲食宜高熱量。除谷類制品外,也可用糯米制品、黃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