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沒有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的“中醫藥”關注在中醫
眼里,養生比治病更重要,在《中醫》中提到過。
《黃帝內經》中“上公先治病,不治病,這也是事實”,所以在中醫看來中醫養生,病前預防比病后就醫更重要。那么,自古以來,中醫是如何養生的呢?考慮到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中醫的健康方案以及為什么這些健康方案是有效的。
5字養生法其實是中醫不同養生方法的總結,而這些養生方法也對應著不同的時間段。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體內陰陽平衡,減少疾病的發生。
01
動作有點“慢”
慢養生一直是中醫提倡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對現代人來說。
首先,放慢速度。無論是起床還是運動,都不要太急躁,太快太強都會導致身體供血不及時,不斷出現頭暈、心悸等現象。
第二,吃得慢一點。匆忙進食不僅會導致肥胖的發生,還會引起胃腸道疾病,導致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不足,危害健康。
02
頻繁“搬家”
中醫有句話“五株傷身”,其中“長視傷血,長臥傷氣,久坐傷肉,久久傷骨”,這四種菌株都關系到不運動、不動、氣血流動不暢,有血瘀,長期如此自然會出現疾病。
首先,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參加一些運動量比較大的運動,比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燃燒脂肪,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身材。
其次,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可以選擇一些動作比較慢的運動,比如太極拳、五鳥戲、散步等。這有助于氣血的運動,避免疾病的出現。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新陳代謝減慢,毒素更容易積聚,所以適度的運動也有助于延緩衰老和清潔身體。此外,運動
不僅是體育鍛煉,還要注意大腦的運動。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隨著身體的衰老,腦細胞也在死亡和減少,多做大腦運動可以延緩大腦的死亡,調動大腦的潛能。
03
滋潤身體
水在人體中約占重量的70%,而每個年齡段的人,其體內含水量會有所不同,越是衰老,體內水分流失越多?;蛘哒f水分的流失是衰老的開始。
首先,多喝水。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但它是承載血液流動的水,一天內多達200升的水從血管中過濾出來,如果人體失去超過15%的水分,那么它就會逐漸失去生命體征。
其次,要滋潤五臟六腑。內臟的發熱會帶來很多疾病,如肺干、干咳、肝火旺盛會導致頭發油膩、口臭、粉刺等問題。所以,保證五臟六腑的水分,也是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
除了多喝水,還可以吃一些保健食品,比如山藥能滋潤肺、腎、脾胃,青菜入肝等。
04
保持“溫暖”
保暖是中醫養生
的重點,保暖不代表穿多,盲目穿多穿衣服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也有冷凍養生的說法。溫暖是要注意身體四端的溫暖,也就是手腳的溫暖。
首先,人體的四肢
離心臟最遠,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四肢的溫暖可以緩解這種現象。
其次,人體腳上有許多穴位與人體內臟相對應,保暖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注意
身體其他部位的保暖,如冬天保護頸部和背部、肚臍等。
05
精神“松散”
現代人在壓力下工作,生活節奏快,導致精神和身體長期緊張。一方面,這會增加精神壓力,內分泌紊亂,并且容易患病。另一方面,身體會出現肌肉僵硬、疲勞、酸痛等。此外,呼吸的時間比現代和古代人匆忙的時間短,因此放松和放松更重要。
首先,精神放松,你可以
聽音樂,看書,也可以關掉手機,出門,去野外放松一下精神。
其次,身體放松中醫養生,長期身體緊張會導致氣血淤滯,氣血不通過就會出現疼痛。身體放松可以采取運動、按摩和洗澡的形式。此外,做深呼吸練習也是放松的好方法。
現代人和古人想要比較,需要食物以外的養生方法。隨著身體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并不缺乏營養,而應該更加注重運動和精神健康。以上我們簡單總結了中醫養生的五個關鍵點,希望通過這里的了解,大家也能關注到中醫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