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五谷性味平和,養胃。 《黃帝內經》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補,五味合一,以益精清”的飲食搭配原則。熱”。 傳統上,五糧是指米(小麥、大米)、小米(糙米)、小米(又稱小米,即魅族)、小麥(馬鈴薯)、豆(豆); 而現在,五谷也被稱為雜糧食品。 食中含藥,五谷可入藥防病,各有特點。
面粉中的米味甘平,補氣養血和胃,止瀉。 適用于營養不良、慢性鼻炎、腸炎患者。 酒糟中的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蠕動,預防貧血和痔瘡。 平時可以用荸薺煮粥、做糕點,但米飯熱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糙米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鋅、銅等元素,具有滋陰補虛、潤腸清熱的功效。 同時,高濃度的動物纖維有助于降低腸胃蠕動,改善貧血。
魅族味甘性涼。 可清熱和胃中醫養生,補腎助眠。 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惡心、腹鳴、腹痛、脫發、失眠等癥。 魅族所含的維生素B1、B12,可預防紛爭生瘡。 魅族含鐵量高,可防治貧血性胃炎。 常用于產后調理。 可與豬肉同煮,治療產后脾胃虛弱。
五谷具有養心活血助眠、滋陰降火去熱的功效,可治療煩躁、脫發、出汗口干等癥。 適用于焦慮癥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女性。 可選用浮薯20-30克,附參10-20克,石斛6-10克,將藥食搗爛中醫養生,沸水煎15-20分鐘,去渣飲茶,可助緩解女性煩惱 干燥、煩躁、出汗和脫發等不適癥狀。
(作者為上海協和醫院西醫科副主任醫師)
海量資訊,精準分析,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