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掃墓祭祖的節日,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清明節,清明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同時也是祭祖最為隆重的日子,因此在這一天人總是非常的講究和注意大在最早期清明節并不是人們祭祀的節日,寒食節才是人們用來祭拜祖先最隆重的日子,同時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所產生的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
可以掃墓
寒食節作為我國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傳統節日,在這歷史的長河當中所衍生出來的習俗是很多的。寒食節時期有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樹、秋千、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賜宴、賞花、斗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鉆木取火、放風箏、斗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紀念介子推
我國每一個特殊的節日都有它相應的歷史背景和民間風俗,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一個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東漢末年曹操、后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蔓延全國,深入民心。
具有深刻含義
在歷史的發展當中,寒食節的含義是非常重要且深刻的,它是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礎,也是維系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當今,更是聚民心,凝國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活動方式和精神理念。介子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愿望,對于當代進行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