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久而久之各個民族間都形成了一系列屬于自己民族特點的喪葬習俗。一直沿用至今,在回族文化中也有著屬于自己的喪葬風俗,這里面也少不了伊斯蘭的影響,這是回族民俗里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回族的喪葬民俗,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是回民聚居區,還是回漢雜居區,總起來看,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實行土葬,忌火葬?;孛駥嵭型猎幔瑐髡f是根據伊斯蘭教關于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泥土造成,死后仍歸于土中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說?;孛裼芯渌渍Z說:“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边@就充分說明了回族實行土葬,并且亡在哪里就埋在哪里。
土葬是少數民族和一部分漢族當中普遍實行的一種葬法,它的類型有好幾種?;刈宓耐猎岱ǜ鷿h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土葬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刈宓耐猎岵挥霉讟?,由來已久,且至今還保持著,只是用木板或木匣等來安放尸體,葬后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包括一些有一定文化水準的人員在內,他們習慣土葬,忌火葬。回族為什么忌火葬呢?伊斯蘭教處理無常的人不用火刑?;刈逵捎谑芤了固m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忌火葬的習俗。
第二,主張速葬?;刈宓膯试岣鶕了固m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無常,下午埋;晚上無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過三天。也有個別特殊情況在第四天埋的。清后來由于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有的“葬逾時矣”。現在回族地區人亡后,仍在三天內歸土安葬,即使是發生意外事故亡故的,查清原因后,先埋人后等待處理。不停喪權厝,避免停尸過長、腐爛發臭等不衛生的做法。
第三,從儉節約?;刈逵捎谑芤了固m教“葬必從儉”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講究生前竭盡全力撫養行孝,反對死后大操大辦。所以,現在回族人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十六尺白布纏身。有的阿訇帶頭從儉辦喪事。回族這種從儉習俗,不僅現在這樣,過去也是比較注意的。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奠。
第四,一律平等?;刈逶谔幚韱适律希瑹o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一般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十幾歲的少兒,毫無貧富貴賤、大小之區分,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導下,用水沖洗后,白布纏身,舉行殯禮,最后將尸體抬往公墓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場地?;刈宀还苁蔷劬訁^,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圈好的墳地。決不允許非穆斯林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區,有的為了就近方便,還根據地域、家族等情況,分幾個墳地?;刈迦瞬恍棚L水,也不看風水,只要干燥、平穩的地方就可作墳地。凡是回族人都可以埋在一起,各占一穴地,反對多占地盤。
第六,其他?;刈鍐试嶂械挠行﹥x式和活動,是回族對亡人表示懷念或紀念的一種形式,并非伊斯蘭教所規定,也不是必須遵守的圣行。如亡人入土前的焚香、傳經、做都阿,念七竅米、寫護心都阿,七日、月頭、百日、周年等宗教活動,雖然都舉行宗教儀式,也都有所托詞,但主要表現了亡人親屬代亡人贖過,祈求安拉饒恕亡人生前過失的善良愿望,是回民在長期的紀念亡人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