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悠久,形成了許多有趣的節日,不過不是每一個節日都能夠成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享受三倍的工資的,而端午節便是其中的一個,端午節是大家所熟悉的,相信沒有誰會不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同時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不單單只有包粽子一項。
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吃粽子基本上是人人都知道的端午習俗,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粽子并不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卻是因為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歷史上,粽子又稱筒粽、角黍、食筒、飯筒、裹蒸等等。粽子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按晉代周處的《風土記》所說,粽子之義“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時之象也”,“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這就是史籍上端午較早的記載。后來則傳說是為紀念屈原才食粽子。據《續齊諧記》所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云三閭大夫,謂曲日:“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鼻榔溲?。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帶楝葉五絲花,遺風也。
端午浴洗晦氣
在廣東一帶的地區關于端午的習俗是端午浴,孩子們苦草麥藥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賽龍舟祭屈原
端午最重要的一項習俗便是賽龍舟了,賽龍舟的歷史悠久,從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赡芮安芏?、伍子胥等逝去后,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