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屬于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必背曲目,歌謠簡短朗朗上口,輕輕松松的就可以背誦下來,每一個節氣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和既定的農桑行為,不過有些不熟悉二十四節氣的人就沒有辦法準確的知道不同的節氣的規律和順序,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
立夏之后為小滿
從二十四節氣歌謠中我們可以知曉立夏結束之后便是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時令,在小滿的時候,太陽直射的位置在黃徑60°,通常會在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天氣特點為漸漸由暖變熱,并且降水也會逐漸增多,這個時候的降水尤為的而重要,影響到了農作物的生長,民諺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說法。
注意防熱防濕
古代將小滿的氣候特點總結為三候,并用簡短的詩句對于發生的氣候現象做了個總結,分別是“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小滿到來,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雨的季節,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強降雨。因此防熱防濕顯得極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小滿時節有祭車神的習俗,人們會在水車上放上肉、香燭等物品祭拜。并將白水潑入田中,有祝福水硯涌旺的意思。
小滿搶水引灌入田
不同地區的小滿的習俗是不一樣的,像浙江海寧一帶,農田較多,澆灌田野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人們為了讓莊稼能夠有充足的的水分生長,在小滿這一天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到第二天的黎明時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架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光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