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夏至節氣 二十四節氣夏至簡介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p>
在中國人的觀察里,夏至的物候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這三類物候在傳統中國同樣有極不尋常的意義。鹿跟先民相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社會政治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鹿是愛情的象征,鹿皮是古人婚禮當中的重要贄禮,是年輕人結婚時少不了的東西。
為什么夏至是最長的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諺語
夏至不熱,冬至不冷(陜、贛)
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贛、川、鄂、冀)
夏至悶熱汛來早(冀)
有關夏至的氣象諺語還有不少,如下:。
吃了夏至飯(面),一天短一線(贛、冀、晉)
夏至端午近,麥子滿倉囤;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魯)
夏至加端陽,田里不打糧(陜)
五月夏至頭,擔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風;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贛)
夏至無雨三伏熱(川)
夏至無雨干斷河(貴)
夏至無雨六月旱(湘)
夏至不雨天要旱(皖)
夏至無云三伏燒(陜)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首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渾身汗濕透;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尋被子;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這是刻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一首《夏至九九歌》。它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入伏后從炎炎酷暑到逐漸秋涼的天氣變化。當然啦,我國地域廣闊,民間各地流傳的“九九歌”也不一定適用,但是入伏后,天氣炎熱,這是普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