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中廁所婉語較多,主要有:出恭、更衣、凈手、解手、如廁、登東等。
登東:舊時建筑,廁所多建在房屋東角,故名。是過去皇宮及大戶家的廁所不是當今的馬桶、蹲坑、便池。多是一個單間,置一馬桶,有蓋,桶內放干凈草灰,出恭后蓋一層草灰,干凈而環保。當然還需丫鬟仆人的及時打掃。
如廁:更衣《史記》里寫鴻門宴有:沛公起如廁,《資治通鑒》里寫魯肅說服孫權打赤壁之戰有:權起更衣。最早的是《左傳》,“如廁,陷而卒”這是《左傳·成公十年》病入膏肓的故事,晉景公病得很重,巫師說他活不到新麥子成熟的時候,到新麥子成熟時,他叫人獻新麥,把巫師叫來,展示一下自己還能吃到新麥,然后殺掉巫師。最后在吃新麥之前,他去上廁所,結果掉進坑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