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巹禮的歷史起源:始于周代,是古代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演變現在的“交杯酒”。
合巹是將一只巹破為兩半,各盛酒于其間,新娘新郎各飲一巹。匏瓜剖分為二,象征夫妻原為二體,而又以線連柄,則象征由婚禮把倆人連成一體,故先分而為二,后合二為一。巹味苦而酒亦苦,飲了巹中苦酒預示著婚后夫妻也會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南北朝時,行“合巹禮”又增加了在兩個瓢把上連上絲帶,喝酒后,將兩個瓢扣在一起,用絲帶纏繞稱“連巹以鎖”,寓意是使兩人相愛拴在一起,永不分開。
到了宋代,破巹為二的酒具改為兩只木杯。新娘新郎同飲之后,擲杯于床下,若兩杯一仰一合,意味著男俯女仰,天覆地載,陰陽和諧,實在是大吉大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