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4節氣中的小寒,一年之中最冷的時期到來了,你做好準備了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數九寒天是進補的“黃金期”,而“藥補不如食補”,在這個時期我們要充分重視飲食進補,同時注意保暖,并進行適當的運動,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平穩度過寒冷的冬天。那你知道數九寒天吃什么才滋補又暖身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進補,7個第一要常吃
第一雜糧:紅薯
紅薯被譽為“長壽食品”,是世界衛生組織評選出來的最佳蔬菜冠軍,在日本公布的抗癌蔬菜中也位居榜首。
紅薯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膳食纖維及黏液蛋白,這些營養素對提高免疫力很有幫助。常吃紅薯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是因為紅薯中含有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6、鉀等物質,能夠保護人體微細血管,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有研究指出,紅薯等富鉀食物可將中風的風險降低20%。另外,冬季用紅薯替代部分主食,還可以避免因進食太多肉類而引起的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紅薯一次不能吃太多,以免引起脹氣、打嗝、燒心等情況,患有胃潰瘍、多酸性慢性胃炎的人要少吃。
第一菜:白蘿卜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白蘿卜是我國秋冬季節最主要的食用蔬菜之一,也是最經濟的食物,但是它的藥用價值卻令人刮目相看。
從現代營養學的研究來看,白蘿卜的營養價值確實高。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粗纖維、生物酶、芥子油、木質素、果糖、葡萄糖、少量粗蛋白及多種礦物質,素有“小人參”之稱,常食可增進機體的免疫能力,具有強身保健的功效。而且白蘿卜中還含有一種叫做“干擾素誘生劑”的物質,可以刺激細胞增加干擾素,激發身體正常細胞產生自身免疫性抗體,從而促進機體增強對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小貼士:白蘿卜可以熟吃,也能生吃,但二者功效不同。生吃白蘿卜能夠清熱利尿、止咳化痰、預防感冒、增進食欲及消渴解酒;白蘿卜熟吃對人體最大的功效就是下氣消積和潤腸通便。
第一肉:羊肉
《隨息居飲食譜》中道:“羊肉暖中補氣,滋養。御風寒,生肌健力。”相比于豬肉,羊肉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同時富含維生素B1/B2/B6及礦物質鈣、鐵、鋅、鉀、磷、碘、硒等,營養十分全面、豐富,可謂是秋冬滋補身體的佳品。而且羊肉肉質細嫩,甘而不膩,且易于消化吸收,經常食用還能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
從烹飪方式來說,羊肉最好還是燉著吃,因為燉制的羊肉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于消化。不過,吃羊肉一定不要貪嘴,一次別吃太多,建議一周吃一次,一次別超過二兩。如果是吃羊肉火鍋,兩周吃一次就可以了,否則容易上火。
第一水果:山楂
山楂是冬季上市的水果,甚至被譽為“冬季第一果”。山楂的突出作用就助消化,這一功效得益于其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活性解脂酶。冬季進補大魚大肉吃多了,免不了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這時適當吃點山楂,可以促進食物中蛋白質、脂類的消化,有利于消除積食,幫助消化。
另外,山楂還被稱為“老年藥”。因為它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這些化合物可以增強血管收縮能力,增加冠脈血流,降低血液粘稠度,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因為山楂中含有大量鞣酸、有機酸和果膠,這些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就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可能導致胃柿石,所以山楂不能空腹食用。并且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等胃部疾病的人,最好別吃山楂。
第一飲:紅糖水
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能夠入肝、脾、胃經,具有補中暖肝的作用。寒冷時節,如果每天喝一碗紅糖水,勝過很多昂貴補品。此外,紅糖水還能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建議不要在睡前喝,那樣很可能會使體內糖儲量過大,長期如此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同時還可能出現發胖、齲齒等癥狀。
第一堅果:栗子
冬季走在寒冷的街頭買一包香甜的炒栗子,就能夠溫暖一整個冬天?,F代營養學研究證實,板栗果實中糖和淀粉含量高達70.1%,能充分為人體提供熱能,并幫助脂肪代謝,有“鐵桿莊稼”、“木本糧食”之稱。而且板栗果實甜糯可口,粉質細膩,具有養胃健脾、厚補胃腸的作用。將板栗仁煮熟,磨粉制成糕點,食之可調理脾胃,增加食欲,尤適合食欲不佳、食少、身體瘦肉的兒童。用板栗仁和大米或小米熬粥食用,既能健脾養血,又可以調理腸胃,是氣虛乏力、消化不良人群的食療佳方,同時對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也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其次,板栗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的水果蔬菜高,是蘋果的10倍多,同時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族、胡蘿卜素等,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這些物質都是我們身體需要的營養素,對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
第一干果:紅棗
紅棗的滋補功效一直被大眾稱頌,民間更是流傳著“一日三棗,終生不老”、“要想身體好,天天吃紅棗”等說法。紅棗也是冬季溫補御寒的良品,每天吃幾顆,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不過,紅棗性溫,吃多了容易上火。此外,紅棗皮薄脆而堅硬,邊緣鋒利,而且纖維含量高,消化起來很困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道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