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日期
春分:2022年3月20日,農歷二月十八,星期天
夏至:2022年6月21日,農歷五月二十三,星期二
秋分:2022年9月23日,農歷八月二十八,星期五
冬至:2022年12月22日,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星期四
關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
1、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四個節氣?!按悍终?,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
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2、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岸墓潥狻弊畛跏且员倍返亩繁赶虼_定,斗柄從正東偏北(
艮位)開始,經南、西、北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
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
(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4、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標
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并不是最低。
二十四節氣有什么寓意?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溫差巨大,因此這套歷法適用于黃河流域一帶,也就是古代的中原地區。
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溫下降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征和農作物生長情況。因此可以說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探索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