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清明的含義 清明節氣是什么意思
天氣清澈明朗為“清”,萬物欣欣向榮為“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帝京歲記勝》也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凈明潔,故謂之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或早一天,或晚一天,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度。清明時節,氣候逐漸轉暖,冰舌消融,草木青青。春秋
戰國《逸周書》就記載:“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于桑?!敝V語“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則準確概括了這一時期的氣象特征。
二十四節氣演變為傳統的民間節日:“清明”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節氣與節日的區別在于,前者單純反映物候的變化和時令的順序,后者則包括一定風俗活動和一定紀念意義清明作為節日,祭祖掃墓是其中主要活動。關于掃墓習俗,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形成,但日期不定。自唐開始,才約定清明節當日為祭祖掃墓的時間。清明當日 ,或細雨飄飄,“沽衣欲濕杏花雨”;或和風拂拂,“吹而不寒楊柳風”。春色如畫,人們走出戶外.既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又踏青春游,享受大自然的良辰美景。而這一天,大多在外地工作的家人,也會及時會趕回來,形成春節后的第二次家庭大團聚。
因為清明前后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時節,因此清明諺語,除少數與氣象變化有關外,其余多以農事耕作為內容。而不同地區的清明諺語,表現內容和表述方式,也有一定地方文化意義的差異。
清明諺語
明清明,暗谷雨。
清明無雨多吃面。
清明西北風,旱了不會輕。
清明南風起,收成好無北。
雨打清明節,干到夏至節。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清明刮了墳頭土,哩哩啦啦四十五。
清明谷雨,凍死老鼠。
清明前后一場雨,強如秀才中T舉。
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地莫遲延。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清明十天種高粱。
清明去播種,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
清明喂個飽(上肥),瘦苗能長好。
清明種高粱,六月接饑荒。
清明曬干柳,窩窩撐死狗。
清明晴,六畜興;清明雨,損百果。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不同地區的清明節
同是清明節,不同地區卻有不同的風俗。清明節掃墓。有的地方叫“做清明”,有的地方叫“上墳”。上墳也有許多規矩,時間只可在清明節前幾日,不可往后推。上墳時,要在墓頂上壓一張草紙,叫“壓帽”,表示晚輩來過了。有的地區是在墳頂插一串紙錢,稱之為“掛紙”。掛紙習俗.古來有之,由此也把清明節和寒食節統稱為“過紙”。廣東潮州地區,還將過紙分為“過春紙”和“過冬紙”?,F在年輕人,則流行在墓碑前放一束鮮花,以示哀悼。不少地方清明掃墓時,還要清除墳頭雜草,描紅墓碑上的文字。
除掃墓外,一些地區的清明節還時興.‘吃清明團”、‘’水嬉”、“送百蟲”等風俗。江南民間,另有清明生子最佳的說法;因清明與“聰明”音近,清明節又被稱為“聰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