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哪個朝代建的
紫禁城是明朝建的。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紫禁城取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里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自古以來,紫微星都代指皇帝,是天地的象征,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被叫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
紫禁城是誰設計建造的
紫禁城是永樂帝朱棣下令建造的,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皇族居住的宮殿,是現如今家喻戶曉的北京故宮。明朝建立之后,開國皇帝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并且建造了南京宮殿,朱元璋去世之后將皇位給了自己的孫子,于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成功篡位登基。
朱棣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之后,心中一直非常的不安,一方面侄子下落不明,另一方面很多大臣不信服,于是讓朱棣有了遷都的想法,在大臣的建議下,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于是開始下令修建紫禁城。
紫禁城是仿照南京宮殿建造的,在個修建過程中,動用了近百萬的民工,工程十分的浩大,花費的金錢財力也十分的巨大,故宮建造完成之后,朱棣帶領文武百官遷都北平,也讓我們看到了現如今的紫禁城。
現如今的紫禁城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
故宮為什么俗稱叫做“紫禁城”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公元1402年,朱棣繼承了皇帝之位后,下詔在北京城營建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包括宮殿樓在內的建筑共786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紫禁城取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里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征,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紫禁城的房屋傳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只比天帝的一萬間少半間,據現代古建筑物專家的科學統計,故宮大小宮、殿、堂、樓、閣等共有房屋8700多間。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俗稱金鑾殿,現在人們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殿前廣場面積3萬多平方米,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的地方。舉行盛典時,文武官、儀仗隊近千人在此整齊地排列等待謁見皇帝,由于過于寬廣,大臣們可以說完全看不到在殿內的皇帝,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鑾殿越發顯得神秘莫測。
故宮的幾次改造計劃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儀頒布了遜位詔書,清朝滅亡。與遜位詔書連在一起的還有袁世凱的三個優待條件,一是清帝優待條件,一是清朝皇族優待條件,一是滿蒙回(維吾爾)藏貴族優待條件。其中清帝優待條件的第三條規定遜清皇室仍可暫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