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可以剪頭發嗎 端午節剪頭發吉利嗎
民間說法:端午節最好不要剪頭發,尤其是小孩子和女生。
傳說:
要過節了,你不理發,“鬼”就會把長發拔了當成包粽子的繩—小時候,大人總這樣嚇唬怕理發的我們。
這個“節”,家鄉人指的是端午節,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在家鄉都不叫“節”。
逢年過節得理發,可見家鄉人對端午節是與春節一樣看重的。
在民間流傳農歷五月不能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端午節傳說:
傳說有一年在一陣狂風暴雨之后,在其林門東十里的寶塔山黃泥洞里,出現了一條蟒蛇精,經常變成人出洞作惡,方圓十里的人們都驚恐不安,每天太陽還沒落山就早早關門閉戶,有的則拖兒帶女逃到外地避難。
一天黃昏呢,蟒蛇精化成人形,下山搶了一個叫慧娟的姑娘做了它的第五個妻子。慧娟不但漂亮而且聰明,為了把這怪物除掉,她表面上很順從,暗地里找機會。一天,趁蟒蛇精高興的時候嘆道:“夫君啊,你是個神仙,我是個凡女,我要像你一樣永遠活在世上,該多么幸福啊!”蟒蛇精高興得忘乎所以,摟著慧娟小聲說:“我雖是個神仙,但也有短處,如果拔下我外甥的一根頭發,勒住我的脖子,我就會死的?!?/p>
就在這一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蟒蛇精請外甥來黃泥洞過端午節,酒足飯飽上床睡了。到了深夜,慧娟從蟒蛇精外甥頭上拔下一根頭發,往蟒蛇精脖子上一勒,妖精頓時頭掉氣絕了。
第二天,四鄉十八村的人聽說蟒蛇精死了,可高興了!為解心頭之恨,人們燒起大火把蟒蛇精的頭扔進火中。誰知這年農歷五月里,不知是怎么回事,凡是小孩剃頭,三天后舅舅就得急病而死。人們推測認為,蟒蛇精雖然化為灰燼,但五月變成了毒月。所以打那以后,“五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便在民間傳開了。
端午節禁忌有哪些?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
但是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
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
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
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并且規定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并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3、忌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
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
因此,端午節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4、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6、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癩蛤?。┏鰶]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倍宋绻濖屛宥居靡馐翘嵝讶藗円篮Ψ啦?。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7、兒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節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的嬰兒端午節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
端午節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