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寒冷的冬季冬季養生,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的狀態,人體也不例外。此時養生的重點是“壯陽祛寒”,即通過扶助人體陽氣,祛除寒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使一些慢性病,特別是慢性病得到康復。冬季受涼后容易復發、加重。 。
寒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中醫有“六邪”,即風、寒、熱、濕、燥、火,其中寒性為郁滯。寒邪從外入,主要侵襲頭、肩、頸、背、口、鼻等部位,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應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入身體。
寒邪很容易侵襲人體的頭、肩、頸背、口鼻、胸腰腹、腿足五個部位。其中,頭、腳最容易受涼。
頭為“諸陽之會”。寒濕侵入頭部,引起頭痛、頭暈、頭重感。如果晚上洗頭后濕著頭發睡覺,也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睡覺前一定要將頭發吹干、擦干或用吹風機吹干。
如果肩部、頸部和背部長期受涼,就會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腰痛等癥狀。最簡單的緩解方法就是洗澡時提高水溫,用熱水沖洗大椎穴五六分鐘。
中醫講“寒從足,病從寒”。有些人秋冬季節不穿襪子,容易誘發腿冷、膝關節炎等,每晚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
“固陽祛寒”是冬季養生的重要任務
冬季通過輔助人體陽氣,可以有效驅寒、驅邪。那么如何溫補陽氣呢?你不妨試試這些護陽方法。
01
三十九個帖子
三九貼敷是中醫穴位貼敷的一種。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在三九時節,運用中藥對人體的某些穴位進行治療。藥物經皮膚吸收后,刺激局部經絡穴位,激發全身陽氣。 ,預防和治療疾病。三九貼是三伏貼的延續,可以防止冬季慢性病的復發和加重,對改善寒性體質也有積極作用。
02
中藥足浴
泡腳時,熱水可以促進藥物更好地滲透到人體中。藥力可通過足部經絡、腧穴到達全身,具有調節氣血、陰陽、祛寒、通經的作用。
03
指壓法
在寒冷的天氣里,適當按摩相關穴位,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助陽氣、促進新陳代謝。
例如,按摩足三里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溫暖手腳,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按摩關元穴可以補充陽氣,對神經衰弱、失眠、手腳冰冷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還可以雙手搓熱,然后反復按摩腹部,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
04
艾灸
艾灸療法有著悠久的歷史。艾草的藥力通過穴位、經絡直達痛點,結合熱刺激,可疏通氣血、強體祛邪、調和陰陽、溫經散寒、溫陽。并補氣。艾灸對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疼痛,以及痛經、哮喘、慢性胃腸炎等長期受寒侵襲引起的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05
多曬太陽
冬季曬日光浴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合成,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建議每次在陽光下停留20分鐘左右為宜。尤其要多曬背部,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經過的地方。督脈主人體之陽。日光浴可以有效增加體內的陽氣。
您還需要張開雙腿。 “運動生陽”。陽氣充足,寒濕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天氣溫暖時可以選擇在公園慢跑、散步、騎自行車等。
06
避免熬夜
冬天的陽氣是寒冷的,尤其是在晚上。熬夜對于楊奇來說是最糟糕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以養陽氣,晚起以固陰精。
07
精神調理
陽氣不足的人容易悲傷,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心態冬季養生,排除不良情緒??梢远嗟綉敉饣顒樱粑迈r空氣,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陽氣。
別生氣。越是冬天來了,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用適當的方式發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該以快樂的態度對待他人和事物。
08
適當的膳食補充劑
中醫養生學認為,生姜、韭菜、核桃仁、羊肉等食物對增加人體陽氣、祛寒溫體有積極作用,可根據自身體質適量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