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理解“秋燥”的?秋冬應酬時,應該如何養生,預防“秋燥”?
“秋燥”是指秋天到了,氣溫下降養生保健,空氣變得干燥。 《黃帝內經》提到“燥則燥”。很多人會感覺喉嚨、口干、眼睛發澀、鼻子發癢。他們還可能會出現皮膚干燥發癢、頭發干燥,甚至脫發的情況。因此,秋季養生的重點是“滋陰潤燥”。
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我們推薦一款飲料——“五汁飲”,是清代名醫吳巨同發明的。它是由梨、蓮藕、荸薺、鮮蘆根、鮮麥冬五種原料榨汁而成。您可以根據口味添加一些蜂蜜或紅糖。也可煮沸涼飲,可滋陰潤肺潤燥。如果找不到所有這些材料,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其他可以用椰奶、牛奶、新鮮石斛、新鮮百合、新鮮銀耳等代替。
糖尿病患者秋冬季節如何養生保???
當糖尿病發展到一定階段養生保健,就容易出現“三多一少”的癥狀,包括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中醫辨證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如果與“秋燥”相結合,癥狀很可能會加重。
首先,我們要控制血糖。當血糖高時,人體就會顯得“干燥”。中醫提倡“苦酸治甘”,就是多吃苦酸食物。有些食物如苦瓜、野菜,你喝的苦丁茶、苦咖啡,中藥黃連、苦參、黃芩等,都具有降血糖作用。同時建議多吃酸性食物,可以克制氣陰、發汗。有些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尿多、出汗、睡眠不好等癥狀??梢猿陨介?、黑梅、棗仁等酸味食物。
另外,還可以采用一些非藥物療法,比如經常按揉魚際穴,可以滋陰清肺、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