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廣州地寶小編整理了1-12月全年養生小知識,包括注意什么,吃什么。
一年四季養生之道:每月養生秘訣
【新年四時每個月的養生重點! 絕對實用!】 新年伊始,送禮不如送健康。 健康養生日歷,要注意什么,吃什么...
心內科專家一月忠告(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金麗君)
●寒冷的冬天,心肌梗塞的風險大大增加。 中老年人和冠心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胸悶、心悸、心絞痛等癥狀,應及時撥打“120”。
心絞痛不一定只表現為心前區不適。 在心血管疾病高發期,中老年人一旦出現牙齒、下頜、頸部、上腹部陣發性疼痛發作,并伴有氣促、胸悶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看看你有沒有心臟病發作。
●感冒后跑步出汗? 這無異于拿你的生命冒險! 易引起急性心肌炎、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心源性猝死。
●感冒晚期或感冒后1個月內出現乏力、頭暈、胸悶甚至氣短、胸痛等癥狀,應及時到心內科檢查,排除“病毒性心肌炎”。 “
●越早戒煙獲益越大,但隨時戒煙也能隨時獲益。 研究表明,戒煙24小時后,心血管系統開始受益,血壓下降、心跳減慢,心血管意外的風險也隨之降低。
應季飲食——寒冬宜進補。 常見的補品有人參、黃芪、阿膠、枸杞、大棗等。 適當吃羊肉、牛肉、核桃、山藥、栗子等,人參、黑豆、陳皮燉羊肉和牛骨湯可以補中益氣。
骨科醫師2月忠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李衛平)
●冬春季節是膝關節炎的高發季節。 寒冷的刺激很容易引起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水腫。 注意保暖以減少發病率。
●膝關節的負荷在站立和行走時為正常體重的1~2倍,上下樓梯時為體重的3~4倍,下蹲時為體重的8倍。 負荷越重,膝關節的磨損就越大。 因此,中老年人不宜爬山,打太極拳時不宜蹲得太深。
●長時間玩手機,手指“閑”在手機上時,手腕處于懸空狀態,手指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容易誘發腱鞘炎。
●頸椎病病因復雜,頸部有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非常重要的結構。 因此,不要盲目去按摩店按摩,一定要找專業的按摩醫生治療。
●適度運動可有效延緩關節退化,預防骨質疏松。 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大豆、海帶、魚蝦等。
應季飲食——溫寒調和,減少咸酸飲食,增加辛辣食物健康養生小常識,可選擇芹菜、大蔥、香菜、花生、雞肉、豬肉、魚肉等來搭配正餐。 花椒豬肚湯可祛寒暖胃,老桑枝老雞有助于祛風濕。
呼吸科醫師三月忠告(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趙子文)
●陽春三月,晝夜溫差大,哮喘患者容易復發。 保暖防寒,盡量避免接觸花粉、螨蟲、寵物毛發等過敏原。 更頻繁地清洗和擦干枕頭和床上用品。
●春季引起過敏的花粉多為桑樹、松樹、杉樹、桑樹的花粉。 過敏者一定要注意天氣。 如果風大,盡量避免在樹林和公園活動,以免因花粉引發過敏性疾病。
●空氣污染指數高時,盡量少到戶外活動。 出門最好戴口罩,保護口鼻,減少吸入廢氣和PM2.5。
●單純的感冒咳嗽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因為感冒多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沒有作用的。 如果感冒咳嗽癥狀明顯,可遵醫囑適當使用止咳藥。
●戒煙對保護肺功能有很大幫助。 35歲戒煙,80歲肺功能還好; 40歲戒煙,70歲肺功能還好;
應季飲食——本月雨水較多,宜健脾化濕。 多吃生姜、洋蔥、蕎麥、山藥、鯽魚等。 木棉花煮鯽魚面銀陳、菝葜燉甲魚有祛濕的作用。 多吃韭菜、紫蘇葉、薄荷等能升陽氣的。
婦科專家四月忠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教授 姚書忠)
●多雨潮濕,稍不注意,霉菌、滴蟲、淋病等病原體很容易侵入女性,引發各種婦科炎癥。 可以使用干衣機、電熨斗等家用電器,盡量保持內衣干燥。
●女性最好在25歲前結婚,30歲前生育。25-30歲是最佳生育年齡。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生育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不孕癥的發生率也會相應增加。
●對于性生活活躍但暫時不打算生育的女性,應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反復流產,預防盆腔感染,減少危及女性生育能力的疾病發生。
●有性生活的婦女每年應到醫院進行宮頸涂片檢查,宮頸癌的發病率可降低90%以上。
● “卵巢保養”吃燕窩雪蛤能永葆青春? 錢不要浪費了,還不如把錢花在每年一次的婦科體檢上。
季節性飲食——清明節,注意健脾益氣,多吃枸杞葉、山藥、西紅柿、土豆、莧菜等食物。 枸杞葉滾豬肝、蕎麥韭菜三星級牛肉,都有護肝醒胃的作用。
腫瘤專家五月忠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劉孟忠)
●體格檢查是早期發現腫瘤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強調,不同人群的體檢要有不同的側重點。 例如,長期吸煙的男性應重點檢查胸部,低劑量CT可提高檢出率。
●鼻咽癌被稱為“粵語瘤”。 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 建議定期檢查 Epstein-Barr 病毒。
●不吸煙的女性也可能患肺癌。 研究表明,長期接觸高溫烹飪油煙會使他們患肺癌的風險增加2-3倍。 因此,炒菜時控制好油溫,盡量不要超過200℃。
●與育齡婦女相比,單身貴族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此外,許多女性為了保持青春常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補充劑,這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大腸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結腸鏡檢查是及早發現問題的有效手段。 40 歲以上從未做過腸鏡檢查的人應該做腸鏡檢查。
季節性飲食——隨著天氣變熱,飲食應該多酸少苦。 多吃紅豆、薏米、綠豆、冬瓜、荸薺、西瓜、鯽魚等。 薏苡仁燉老鴨、溪黃草紅豆燉豬骨可以祛濕清熱。
6月男科專家忠告(張斌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不孕癥與性醫學科主任)
●民間已有“鹿鞭泡酒”等壯陽偏方,但“以形補色”的壯陽之道還需進一步科學驗證其適應癥。 一味壯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如果性生活出現“軟”狀態,應及時咨詢男科醫師。 在排除身體其他疾病的情況下,使用ED治療藥物可以幫助你重拾“性快感”。
●體外射精避孕法不僅安全系數低,容易導致伴侶意外懷孕,而且長期使用這種方法還會造成精神壓力,甚至導致性功能障礙。
●中老年男性也有“更年期”的癥狀,如煩躁、失眠、性欲減退、勃起功能障礙等。 合理的睪酮治療可以改善健康和情緒,增加性欲。
●前列腺是男性的重要器官,應從小保護,如不憋尿、不頻繁手淫、避免酗酒、久坐等。
季節性飲食——進入夏至,飲食宜清淡,多吃苦瓜、西葫蘆、黃瓜、冬瓜、西瓜、綠豆等,以祛暑生津。 玉米蛤肉湯、西葫??蘆、眉毛、豆類、章魚等與豬骨一起燉,可以清熱去濕。
7月眼科專家忠告(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張亮)
●夏季游泳謹防紅眼病,盡量選擇水質好、污染少的游泳場所。 游泳時戴上泳鏡可以有效隔絕水與眼睛的接觸。 游泳后,滴幾滴具有消炎作用的眼藥水,減少感染的機會。
●手機、平板電腦屏幕發出的藍光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傷視網膜,應盡量減少使用時間。 使用時調暗屏幕亮度,屏幕越亮,藍光越多。
●兒童要預防近視,不要邊走邊騎邊躺著看書玩游戲。 不要用眼睛太久。 5歲以下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最好限制在15分鐘左右。 年齡較大的青少年應每半小時適當休息一次。
●40歲以上的人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眼壓和眼底。
●老年人不要在街上隨意購買老花鏡。 老花鏡的選擇一定要經過科學檢驗,以免對眼睛造成傷害。 一副老花鏡不能戴到底。 一旦老花鏡不合適,一定要及時更換。
應季飲食——炎夏來臨,宜多食綠豆、百合、西瓜、紅豆、薏米等。 海帶綠豆冬瓜湯、苦瓜黃豆燉排骨等都有助于清熱解暑。 夏季脾胃虛弱,可以多吃些粥,減輕腸胃的負擔。
八月內分泌科專家忠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內分泌科李巖教授)
●“閉嘴張開腿”有助于預防糖尿病。 堅持適度的運動可以燃燒熱量,降低血糖,達到減肥的目的。 每天鍛煉30-45分鐘,不需要做劇烈運動,步行即可。
●每年體檢可及早發現糖尿病,尤其是40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等高危人群,應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試驗和必要時糖化血紅蛋白。
●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 血糖控制較好、病情穩定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但量不宜過多。 同時,正餐中的主食量也要相應減少。
●不要輕信各種“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和藥物,一定要堅持監測血糖,定期復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服藥。
●一旦確診糖尿病,應立即檢查眼底,并確保每年檢查一次。 這是盡早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最佳方法。
應時飲食——暑氣難散,秋虎橫行。 多吃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等“清”食物,防止秋燥。 冬瓜荷葉豬骨湯消暑祛濕,西瓜皮荷葉海蜇湯清肺止咳。
腎科專家9月忠告(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施偉)
●廣東人“不喝湯不好吃”,但老火湯里加了很多肉,而且煮的時間長了,大量的嘌呤會溶解到湯里。 經常喝老火湯會使血尿酸升高,容易引發痛風,損害腎臟。
●很多人經常因為工作太忙而憋尿。 眾所周知,長時間憋尿容易導致膀胱壓力升高,或影響輸尿管-膀胱抗反流機制,造成尿液反流,易并發腎盂腎炎和腎功能損害。
●很多人認為中草藥沒有毒副作用。 事實上,很多中草藥都對腎臟有毒。 其中以馬兜鈴、斑蝥、雷公藤、明膠、關木通、魚膽、澤瀉等對腎臟的毒性最大。
●長期服用大量消炎止痛藥還可引起腎間質病變,形成“鎮痛劑腎病”,最終甚至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發現腎臟疾病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方法。 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尿常規檢查。
季節性飲食——菊花黃蟹肥,過食有損健康。 多吃甘潤、下肺氣的蔬菜和水果,如蘿卜、荸薺、甘蔗、秋梨、葡萄等。 銀耳蓮子大棗湯、人參蓮藕排骨湯可清熱潤燥。
十月耳鼻喉科醫生的忠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益青)
●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覺前,用拇指在鼻梁兩側上下揉搓30次,對鼻子的健康大有裨益。
●每天堅持用冷水洗臉、洗鼻,利用這些冷刺激進行脫敏,可以增強對冷空氣的耐受力,減少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尤其是在地鐵等嘈雜環境中)會對聽力造成很大的傷害。
●如果孩子未滿1歲,發現聲音不能引起他的注意,首先要考慮聽力障礙。 2至3歲仍不會說話或只能發出簡單聲音的兒童,也應警惕聽力問題,應盡快帶他們到醫院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檢查。
●已發現60多種藥物可引起耳聾,主要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氯霉素、紅霉素等也可引起藥物性耳聾。
時令飲食——秋燥兇猛,多吃蘿卜、秋梨、百合、蜂蜜、山藥、泥鰍等健康養生小常識,健脾潤燥。 蘋果、百合、玉竹盆栽鯽魚,新鮮木瓜、花生、生魚湯,有補脾潤肺的作用。
11月兒科醫生的忠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沉振宇)
●孩子發燒不一定是生病了。 孩子在出牙、關節發育、接種疫苗、第一次上幼兒園等許多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都可能發燒。
●秋季11月腹瀉多發。 當嬰兒出現急性腹瀉時,防止脫水比止瀉更重要。 媽媽一旦發現寶寶脫水,應立即帶寶寶去看醫生。
●如果寶寶久不見好,小心是變異性咳嗽(哮喘)。 不要自己買藥。 最好讓醫生鑒定一下。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生病而過度焦慮,這種焦慮會傳染給孩子,甚至是還在牙牙學語的幼兒。 孩子的精神沒有放松,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注,這勢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
●由父母撫養的孩子比祖父母撫養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父母要多陪陪孩子,不要以工作忙為借口。 遵循科學,熱愛是解決萬千問題的基本公式。
應季飲食——天氣轉冷時宜進食滋陰潛陽的食物,如雞、鴨、魚、芝麻、核桃、黑木耳等。潮州橄欖燉海螺、西洋菜燉鮮腎、南北菜杏可以滋陰潤肺。
12月神經科醫生的忠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
●當氣溫急劇下降時,中風患者的數量會明顯增加。 一旦寒流襲來,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要注意保暖。
●預防中風應注意避免體重增加、不吸煙、不酗酒、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清淡飲食、堅持鍛煉、睡眠充足、心情平和。
●有效控制血壓是預防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的關鍵。 遵醫囑定期服藥,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目標值。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更低,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中風常突然發生,如嘴角歪斜、手臂無力、言語不清等,應及早送往醫院,3小時是治療的“黃金時間”。
● 中風患者在送院前給任何藥物,只會增加死亡的風險,因為很容易造成誤吸和窒息。 因此,不要給中風病人喂藥和水。
時令飲食——適合進補,可多吃羊肉、牛肉、雞肉、鵪鶉、黃芪、黨參、熟地、枸杞子、山藥、板栗等。黨參和當歸羊肉湯、蘿卜燉牛肉可以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