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那么痛,為什么醫生要我運動?” 這是很多骨關節炎患者心中普遍存在的疑問。
三軍綜合門診外科主任吳家軍解釋說:“膝關節退變患者千萬不要害怕運動。適度運動是減輕水腫、降低肌力、減肥,要保持骨膜的濕潤和滋養,原因是手臂關節的骨膜就像一塊海綿,運動時,四肢的重量壓迫膝關節,骨膜也擠入關節液中。腳,關節骨膜再次吸收液體以保持骨膜潤滑?!?/p>
▲醫生表示,只要關節不著涼不痛,運動仍然是保養膝關節和增強骨質密度最有效的藥方。 進行正確的鍛煉可以讓您兩全其美。 (圖片來源:聯合報資料圖)
新光門診康復科主治醫師謝林芬介紹,以肘關節退化患者為例,適當鍛煉關節周圍的胸肌,如股薄肌、半腱肌、腘肌,甚至胸肌。髖關節的運動,可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減少腫脹的機會。 該胸肌穩定并支撐膝關節,減輕四肢體重對關節的負荷,并減少關節之間的生銹。
謝林芬還建議,可以選擇戶外行走、快走、游泳、水上行走等,這種運動適合不同程度嚴重程度的退行性關節炎患者。 另外,躺著靠墻蹲也可以鍛煉肌肉力量。
騎自行車
調整座墊,防止手臂過度彎曲
謝林芬建議,對于退行性關節炎患者來說,騎自行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運動清單。 既可以鍛煉胸部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蓋,但要注意調整坐墊的高度,防止手臂過度彎曲,給膝關節造成負擔。 加重。 與快走一樣的注意事項,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為了避免爬山,可以選擇戶外步行,可以防止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騎行。
▲如果有退行性關節問題,可以選擇到室外行走,防止橋面的沖擊。
快去
走平路,不要跑上坡人行道
謝林芬表示,快走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但切記只能走平路。 下坡、下坡或人行道等不平整地形行走時,肘關節的負擔是平路行走的3~6倍。 例如,一個50kg的人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肘關節至少要承受150kg的重量,這會對膝關節造成更大的損傷。 此外,嚴重退行性關節炎患者切記走路不要太快,走路時要協調步調。
游泳
慎選泳姿 防止蛙泳反復彎身
游泳可以加強關節附近的胸肌。 謝林芬說,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選擇在水下行走,因為在水下交流時,水的阻力可以強化肌肉膝關節減重性運動膝關節減重性運動,壓力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不會損傷關節。 對于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游泳時最好避免反復彎腰、并攏雙腿,如蛙泳,最好改用自由泳; 但如果退化關節的受影響部位在腰部,則需要大幅度擺動臀部的自由泳就不適合了。 建議與您的醫生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泳姿。
水下行走、騎車、蹬車也是不錯的方式
運動時間
骨關節炎患者如何分配每周的運動時間? 謝林芬說,每周至少鍛煉兩次,可以分為兩種:
力量訓練:建議每周訓練 7 天,每次 10 次。
有氧運動:每周可進行三至五天,每晚約20至60分鐘,每2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 適度的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 平時不運動的人,開始運動時要注意拉伸胸肌。 建議驅寒5-15分鐘,以防手臂受傷。
·商務合作·
請發送短信至:[email protected]
·歡迎投稿·
請發短信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