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O型血的準媽媽都聽說過溶血病的危害,嚇壞了。這些O型血的準媽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生出來的寶寶會不會得溶血???會影響胎兒發育嗎?各種疑問,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一一解答吧!
一:寶寶有溶血病風險
準媽媽是O型血,胎兒會不會得溶血病?答案不一定,有這種可能。那么我們就來看看為什么會出現胎兒溶血。
當準媽媽是O型血,準爸爸是A、B或AB型血,胎兒是A或B型血時,就是母子血型不合。比如母親是O型血,孩子是A型血,母親體內有O型紅細胞,血漿中含有抗A型紅細胞的抗體。紅細胞中的 A 抗原變硬,因此發生溶血。
但是,母子血型不合并不一定會導致溶血病的發生。ABO血型不合的發生率約為20%,而新生兒溶血的實際發生率僅不到5%。
為了避免這種不幸,新婚夫婦要做好婚前檢查,女性要及早檢查,知道自己是RH陽性還是陰性。如果夫妻RH血型不合,應在妊娠早、中、晚期定期檢查母體抗體值。如果抗體值偏高,應遵醫囑,按時做產前檢查,根據胎兒情況盡快生產,以免胎血再次被破壞。
二:孕媽媽有流產風險
ABO溶血是母親的血型為O型,孩子的血型為A型或B型時發生的溶血反應,母親體內含有抗A或抗B抗體,抗體進入胎兒體內,破壞胎兒紅細胞, 并產生溶血。
溶血病的定義非常廣泛。例如,新生兒溶血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當母親的血型為O型而胎兒為A型或B型時更為常見。這種ABO型溶血病大多比較輕微,新生兒很少會出現嚴重的黃疸。
胎兒從父親那里繼承的血型抗原在母親身上是缺乏的。這種抗原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免疫抗體,抗體進入胎兒體內??乖Y合引起紅細胞凝集破壞,可發生溶血。流產和死產。
母親為O型o型血孕婦,父親為A、B或AB型的夫妻屬于高危人群。孕期應定期檢查抗體滴度。正常值應大于1:64。警惕溶血的可能性。如果有異常,可以孕期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藥或打針,分娩時就會在正常值范圍內。如果孕期治療效果不理想,可以等孩子出生后再治療。如果準媽媽多次出現流產、新生兒溶血、新生兒早期黃疸、新生兒貧血、水腫等情況,應懷疑與胎兒血型不相符,應通過檢查確診。如果孩子'
三:可能需要早產
懷孕后,準媽媽要到產科檢查血型,同時確定配偶的血型。如果兩種血型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準媽媽應定期到產前門診進行檢查。檢查主要包括準媽媽血液中抗A(或B)抗體的滴度。如果大于:32,就要引起重視了。
此外,B超可用于觀察胎兒發育情況。對于有溶血病史的準媽媽,孕期應加強監測,盡量提高胎兒的抵抗力和準媽媽的免疫力。準媽媽最好在預產期前兩周進入,在嚴格的監護下分娩。
此外,對于患有重度Rh溶血病的準媽媽,產前監測時血Rh抗體滴度持續升高,可給予反復血漿置換置換抗體,以減少胎兒溶血。
Rh陰性準媽媽既往有死產、流產史,可取母體血進行免疫學檢查。如果抗體呈陽性,準媽媽應逐月隨訪檢查抗體滴度的變化。這次懷孕,Rh抗體滴度由低升到低。若羊水膽紅素值增高至132或164,且羊水磷脂酰膽堿/鞘磷脂比值>2(說明胎肺成熟),可考慮早產,以減少胎兒受累。
一般情況下,ABO溶血病患兒是可以保證不會有后遺癥的。所以,O型血的準媽媽不要太擔心,但需要多多注意。如果發生ABO溶血,孕期需密切監測并及時治療。
四:懷孕期間可以終止妊娠
什么是溶血病?新生兒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系免疫性溶血,導致大量紅細胞在子宮內或出生后被破壞,導致一系列的溶血性貧血、黃疸等臨床表現多樣的疾病。在我國,ABO血型不合占多數,Rh血型不合較少。
臨床上99%的ABO血型不合發生在O型血的準媽媽身上。如果準媽媽的血型是O型,而老公是A型、B型或AB型,母子可能AB0型血型不合,導致新生兒溶血。準媽媽可以檢測血清抗體。第一次檢查是在懷孕 16 周時,第二次是在懷孕 28 至 30 周時,之后每 2 至 4 周檢查一次。
超過一半的準媽媽在懷孕 28 周后會產生抗體。當抗體滴度大于1:128時,胎兒可能患有溶血病。當AB0血型不合抗體滴度在1:512以上時,說明病情嚴重,應做羊水檢查或結合既往不良分娩史,應考慮到醫院終止妊娠。另外o型血孕婦,對于血清學檢測呈陽性的準媽媽,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確保胎兒和寶寶的安全;本治療對孩子無不良影響,具體治療應遵醫囑。
對于ABO血型不合抗體滴度高的假媽媽,應采取多種預防措施。一般在懷孕期間,應遵醫囑口服中藥;懷孕越接近足月,產生的抗體越多,對胎兒的威脅就越大。因此,可在妊娠36周左右酌情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