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主打陌生人社交的Soul,正式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書,美銀證券和中金公司為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這是Soul第二次沖擊IPO。
一年前的5月10日,Soul 也曾在納斯達克遞交F-1表格,計劃赴美上市。但就在“敲鐘”的前一天,Soul突然撤回了IPO注冊,并終止上市。Soul重啟上市之路的背后,是一個三年虧損22億、大股東不?!拜斞钡墓适?。
營銷式增長帶來了什么
按日活及月活人數排名,Soul是國內排名靠前的社交網絡平臺。
近三年來,Soul的銷售以及營銷開支較高,分別達到了2.0億元、6.2億元、15.1億元——三年間,為了贏得用戶和市場,Soul燒了23億元。
僅在2022年第一季度,Soul就贊助了《朋友請聽好》、《大偵探》、《追光吧》等多個火熱的綜藝。
2021年,Soul的身影頻繁還出現在了草莓音樂節,短視頻平臺也經常能刷到“不開心就來Soul吧”的廣告語。砸下大量資金,終于換來了營收大增:Soul在 2019-2021 年,營收由 7070 萬元增長至12.8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增速超 325%。
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發現,Soul的收入增長還趕不上營銷和銷售費用的支出。這種情況常見的結局是,一旦投入跟不上,增長就會立刻停滯。
Soul能一擲千金,頂著虧損壓力沖到上市階段,離不開大股東騰訊控股(0700.HK)的持續輸血。
港股招股書顯示,Soul自2016年始,共進行7輪融資。這其中,2020年,騰訊通過子公司意像架構投資1.35億美元,暫緩了Soul的財務危機。在終止美股IPO后,騰訊又聯合米哈游投資了1.77億美元。
盈利過于單一是最大“罪魁禍首”
在行業紅利期,一眾企業都受到了福澤的庇佑:用戶增長、營收倍增,滿地幸運兒。但潮水一退,風光背后已是入不敷出。
Soul的收入以三方面為主:增值服務、廣告、好物商城。其中,增值服務占比高達93.9%。增值服務主要指用戶“購買虛擬物品及會員訂閱”。
廣告業務占比僅有6.1%,商城業務收入則幾乎可以不計。
這種收入構成對于一個社交App而言十分單一,單一的收入方式會限制Soul未來的發展道路。在Soul App內通過性格測試和標簽構建虛擬頭像、買禮物進行形象建設、群聊或寵物星球等,都是20年前QQ的玩法。
Soul三年內付費用戶比例為 2.3%、4.5%、5.2%,仍有超過94%比例的用戶不在App上消費。在營銷方面砸下重金的Soul,只換來這樣的成績,令人感慨不已。
可以對比的是陌陌。在“吸金”能力匱乏之前,陌陌早已洞悉陌生人社交賽道的天花板,轉型開辟直播業務后,第一年就實現1.45億美元凈利潤。
如今的Soul,口號已經變了,由最初的解決年輕人孤獨感的社交 App,變成“社交元宇宙”。Soul官網赫然寫道:Soul致力于打造一個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
Soul存在的最大隱患
除了業績,陌生人交友的模式,讓Soul在安全監管方面始終有著巨大的挑戰。這也是所有陌生人社交平臺的最大隱患。
2019年6月,Soul因存在淫穢色情等違法違規內容,被監管機構下架。殺豬盤”詐騙問題是Soul的心頭痛。Soul主打陌生人社交,難免有詐騙分子鉆空子,以感情為擋箭牌,騙人錢財。
僅公安部門通告及媒體公開報道的不完全統計,近三年發生在Soul平臺上的案例就有14起以上,涉案金額從幾萬到數百萬不等。最高的一筆金額甚至超過800多萬元,合計金額超過1700萬元。
所以一款產品的好壞不能僅僅靠資本支撐輸血,更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才行。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