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先送灶神。小年這一天,也就是臘月二十三的時候,人們有祭灶神的習俗。據說這一天是灶神上天向玉帝稟告人間事的日子,所以人們會送灶神,并且會祭祀灶神給灶王爺上供,希望他上天能多說好話。人們還會在這一天做糖瓜、麻糖等甜食,供奉給灶王爺,希望灶王爺吃了這些甜食會黏住嘴巴只能說人間的好話,祈求來年更富足。
小年是接財神的日子嗎
小年不接財神哦,接財神是正月初五的習俗,因為這一天傳說是灶王爺的生日,所以人們會從目的是接財神到自家,讓財神可以保護家族的財富源源不斷。通常在財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為財神賀生辰而設宴辦酒席。另外也有說法是大年初四接財神。
小年習俗
習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臘月廿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于是,小年這天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習俗二:貼窗花
過了臘月廿三,家家戶戶就開始貼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如今,多數人都是去買窗花,似乎會少了一絲喜悅和年味兒。
習俗三:貼春聯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了。比較傳統的人家,還習慣請寫字好的人來書寫春聯。一般用最普通的紅紙黑墨,簡樸卻年味兒十足。
習俗四:婚嫁
過了臘月廿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因此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都會特別多。
習俗五:吃麻糖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習俗六: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很有年味兒。
習俗七:掃塵土
小年時,還要掃灰塵,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這一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寓意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以上就小編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